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10-25
  
论文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时空变化研究
李桂林, 陈杰, 孙志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1-7. 
摘要 ( 703 )   PDF (271KB) ( 1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984—2003年间4个时段的TM影像解译获得该时期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变化规律,并结合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了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筛选出非农用地高速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揭示了主导驱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农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显著变化,GDP、上海对苏州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人口增长是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急剧扩张的3个主要驱动力
红壤丘岗坡地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关系
唐彬, 谢小立, 彭英湘, 王凯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8-13. 
摘要 ( 660 )   PDF (629KB) ( 2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连续2 a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对红壤丘岗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水分时空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季(3—10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0—90 cm深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显著,丰水年的差异比平水年大。(2)不同水文年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丰水年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年内变化较平稳,土壤基本处于湿润状态;而平水年土壤水分先升高后显著降低再缓慢升高,出现明显的干湿交替。(3)从丰水年到平水年土壤水分的剖面结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湿地松区属波动型,其他4种土地利用类型属增长型。(4)土壤水分沿坡位的年内变化始终是坡上大于坡下,持续干旱能减少土壤水分沿坡位分布的变化幅度。
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
黄沈发, 王敏, 车越, 杨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14-19. 
摘要 ( 752 )   PDF (530KB) ( 2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利用1999年上海水资源普查数据及2000年初成像的上海市1∶50 000彩红外航空像片,采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划分土地利用样带,设计水质改善指数,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以及水源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水环境质量受到土地利用格局及上游来水的综合影响,各样带工业用地比例与水质改善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与上游来水水质以及水源地当地的工业发展、人口密度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建议在开展平原河网地区水源保护工作中,应在关注上游来水状况的同时,从土地利用及其社会经济驱动两方面控制水文敏感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构筑水源地圈层土地利用格局。
大安市苏打碱土区地下水质与灌溉盐渍化风险评价
李彬, 王志春, 梁正伟, 迟春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20-24. 
摘要 ( 606 )   PDF (327KB) ( 1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试了吉林省大安市苏打碱土区6—7、20—30和60—70 m 3种深度地下水的基本化学特征,对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的土壤盐化、碱化和盐碱化问题及其灌溉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深度地下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苏打化特征,地下水中普遍含有较多NaHCO3;30 m深度以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HCO3-和C l- ,用其作为灌溉水源存在潜在的盐化和碱化双重威胁;从各盐化和碱化指标看,该区60 m深度以下的地下水质较好,作为灌溉用水不会产生盐渍化风险。30 m深度以内的地下水均不适合灌溉。
基于免疫禁忌优化算法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及其应用
汪嘉杨, 李祚泳, 熊建秋, 徐婷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25-29. 
摘要 ( 664 )   PDF (145KB) ( 1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模拟流域生态环境自然发展的演化过程,结合巢湖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多个指标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通过设定公式中生态环境指标“参照”值,采用免疫禁忌搜索算法对公式中的待定参数进行优化,使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形式简单、方便实用,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和巢湖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为Ⅲ级(及格),而巢湖市和六安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西北地区种植业需水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
耿艳辉, 闵庆文, 成升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30-34. 
摘要 ( 832 )   PDF (235KB) ( 1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面积定额法估算泾河流域31个县的农作物需水量,从农作物需水结构着手,探讨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农作物需水量总计740 543.20万m3,农作物需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较高,为41.58%。粮食作物需水定额较经济作物高;就具体作物而言,菜、瓜类、水稻、棉花等需水定额较高,向日葵、薯类、胡麻等较低。各县(区)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较大,平均值为4 583 m3·hm-2;泾阳县最高,为5 682 m3·hm-2,定边县最低,为4 022 m3·hm-2。由于事先设定大多数作物的需水定额不随县(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水量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使泾河流域农作物实际用水量远高于需水量的理论计算值。为此,提出合理利用泾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的4项对策:调整种植业结构;多角度实施农业节水;完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方法;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林牧业。
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成效评价
蒋明康, 王智, 秦卫华, 贺昭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35-38. 
摘要 ( 776 )   PDF (206KB) ( 2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473个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就地保护状况的分析和评价表明,这些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386种,占其总数的84.84%;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64种,占其总数的86.27%。指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应重点关注的物种,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张逸飞,钟文辉 , 李忠佩, 蔡祖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39-44. 
摘要 ( 794 )   PDF (321KB) ( 2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西红壤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较大,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经过20 a施肥管理及水稻种植,土壤酶活性及生物量有很大提高;但是B IOLOGTM生态测试板测定结果显示,施肥使微生物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有所减少,施P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大于未施P土壤,采用秸秆还田处理的群落物种均一性高于未采用秸秆还田处理。
沉水植物苦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综合利用
王艳丽, 肖瑜, 潘慧云, 伏彩中,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45-47. 
摘要 ( 998 )   PDF (202KB) ( 2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沉水植物苦草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含量为218.4 g.kg-1,脂肪含量为51.4 g.kg-1,多糖含量为37.6 g.kg-1,灰分含量为265.7 g.kg-1;氨基酸总量为147.6 g.kg-1(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为55.0g.kg-1;含有K、Ca、Cu、Fe、Zn、Mn、Na、A l、Ba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K、Ca、Fe、Na含量分别高达60.5、10.9、16.3、12.7 g.kg-1。可见苦草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苦草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和应用前景。
河北省土壤苯并(a)芘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郝明亮, 张光辉, 韩美清, 王路光, 田在锋, 陶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48-51. 
摘要 ( 661 )   PDF (266KB) ( 1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实地采样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苯并(a)芘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同时研究各地污染水平与其自然环境、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苯并(a)芘含量在研究区存在空间异质性,在240 km空间尺度上尤其明显,块金值(C0)和基台值(C0+C)之比为44%;这说明其空间变异由结构性因子(如土壤有机质)和随机性因子(如污染源分布)共同构成;钢铁工业(包括焦化工)是苯并(a)芘的主要排放源,土壤苯并(a)芘污染也以钢铁工业(包括焦化工)发达的城市及其附近区域为核心。
多氯联苯(PCBs)胁迫下鲫鱼肝脏EROD酶活性与血清性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吴伟, 瞿建宏, 陈家长, 胡庚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52-56. 
摘要 ( 792 )   PDF (195KB) ( 1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类,研究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CBs(多氯联苯)后鱼肝组织中EROD酶活性和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鲫鱼在PCBs中暴露后,其肝脏组织中EROD酶被诱导,酶活性随PCBs浓度增大而增强,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EROD酶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而上升,10 d后达平衡;鲫鱼血清中睾酮含量随PCBs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雌二醇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PCBs对鱼类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ROD酶活性与血清睾酮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雌二醇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用鱼肝EROD酶和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协同变化作为污染生物标志物来评价PCBs的早期污染生态效应。
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及风险分析
王铁宇, 吕永龙, 罗维, 史雅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57-61. 
摘要 ( 784 )   PDF (226KB) ( 1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官厅水库周边土壤中Cu、Zn、Pb、Cr、Cd、N i、As、Co、HCHs和DDTs 10种污染物进行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是该区域最主要的污染物,检测值为(0.68±0.17)mg.kg-1,相当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3.4倍,洋河和桑干河流域的土样已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土壤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并以DDT为主,约占农药残留总量的93%;历史上上游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该区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全部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均≥2,构成重度污染的样点超过65%,说明官厅水库周边土壤存在明显的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
NPK肥不同配比对萝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王翠红, 唐建初, 刘钦云, 黄启为, 张杨珠, 黄运湘, 冯跃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62-66. 
摘要 ( 779 )   PDF (189KB) ( 1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NPK肥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冲积菜园土上施用化肥对萝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N与中高量PK肥配施既可保证萝卜最适产量,也可降低萝卜硝酸盐含量;回归和频数分析得出,萝卜产量达实际最高产量90%~5%左右,同时其硝酸盐含量降低至1 057~1218 mg•kg-1的最佳NPK肥配比为N 100~141 kg•hm-2、P 84~100 kg•hm-2和K 220~279 kg•hm-2
蔬菜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方法的比较
顾国平, 章明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67-70. 
摘要 ( 762 )   PDF (206KB) ( 2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地采集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用5种提取剂提取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大白菜吸收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提取方法测得的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比重金属总量更能有效预测大白菜吸收的重金属量,并以CaC l2和NH4OAc 2种提取剂最为有效。将土壤重金属总量与pH值2项指标结合起来考虑可较好地预测大白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
间作杉木对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薛建辉, 费颖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71-73. 
摘要 ( 767 )   PDF (195KB) ( 18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单作茶园和杉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杉木对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作杉木可降低茶园土壤Pb、N i、Mn、Zn元素含量,尤其对Mn有较强吸收能力,其次为N i、Pb、Zn;(2)间作茶园茶树叶片Pb、Mn、Cu、Zn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茶园,说明间作杉木对减少茶叶中4种重金属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起到明显作用。
专论与综述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意义
路延笃, 黄巧云, 陈雯莉, 李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74-79. 
摘要 ( 743 )   PDF (340KB) ( 2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细菌表面展示系统构成、载体蛋白的选择和细菌表面展示策略等方面综述了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发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了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简报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硫含量变化特征
李新华, 刘景双, 孙志高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80-82. 
摘要 ( 724 )   PDF (779KB) ( 1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硫、有效硫含量的变化,探明土壤硫含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小叶章湿地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高于开垦后的农田土壤,开垦导致土壤硫含量下降,且随着耕种年限的增加,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弃耕7 a后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加量相对较小,表明土壤硫库耗竭易、恢复难。土壤硫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湿地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土壤硫肥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农田土壤硫肥力。
9种草本观赏植物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张光生, 刘英, 周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83-87. 
摘要 ( 869 )   PDF (238KB) ( 20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模拟酸雨(pH 2.0、3.0、3.5)对9种草本观赏植物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强度与草本观赏植物Chl含量呈负相关,酸雨胁迫次数越多,Chl含量越低,不同pH胁迫只是变幅之间存在差异,而在酸雨处理终止后,植物叶片Chl含量逐步恢复,且不同敏感型植物在各时段的恢复速度(或修复进程)不同,其规律为敏感植物<中等植物<抗性植物。酸雨强度与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呈正相关,每增加1次酸雨胁迫,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在前次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也表现出敏感植物>中等植物>抗性植物的基本规律。酸雨处理结束后,3类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基本呈现“低—高—低”变化规律,质膜透性的变化峰值多出现在酸雨处理终止后的48 h,仅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即敏感植物>中等植物>抗性植物。
学术讨论与建议
中国土地退化的分类与分级
沈渭寿, 曹学章, 沈发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88-93. 
摘要 ( 1528 )   PDF (154KB) ( 2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参照国际上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代表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提出了中国土地退化的初步分类与分级标准。中国土地退化可划分为风蚀作用下的土地退化、水蚀作用下的土地退化、物理退化和化学退化4类,土地退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退化4级,并拟定4类土地退化的评价标准。
美国露天采矿环境保护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曹学章, 刘庄, 唐晓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4):  94-96. 
摘要 ( 696 )   PDF (171KB) ( 1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美国露天采矿环境保护标准并总结其特点:(1)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2)采矿破坏地生态恢复涵义广,涉及矿区内所有受扰地区;(3)管理当局可针对具体矿山更改某些要求;(4)有完善的配套法规保障标准的执行。基于美国在采矿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我国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制定的4点设想:(1)涵盖矿产开发造成生态影响的每一个环节和所有的受扰地区;(2)尽量考虑各种具体情况;(3)体现生态恢复的全面性;(4)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标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