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2-10
  
论文
近十年生态工程在中国的进展
颜京松, 王如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1-8,20. 
摘要 ( 827 )   PDF (155KB) ( 25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生态工程近 1 0多年有进一步发展 ,研究和应用对象扩展为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目标明确为可持续发展 ,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环境与自然保护 ,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在充实“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工程原理和生态控制论的基础上 ,总结出生态工程设计的 8项原则。方法论发展为从物理过程的量化走向生态过程的序化 ,从工程结构的优化走向生态格局的进化 ,从机器的人工智能走向人的生态智能。技术路线发展了硬件、软件、心件耦合 ;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组合 ;调控复合生态系统全生态过程 ;寓环境保护于生产和消费中 ,寓废弃物处理于利用中 ;结构和功能纵横耦合成食物链网式、生命周期式、生态系统式等网络结构。
排水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影响
张芸, 吕宪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9-12. 
摘要 ( 692 )   PDF (92KB) ( 19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 ,选择典型采样点 ,对排水沟土壤、沼泽土壤、沼泽化草甸土壤 (共有 6个采样点 ,2 8个样品 )进行测试 ,分析土样中主要离子 (HCO3- 、Cl- 、NO3- 、SO4 2 - 、Ca 2+ 、Mg 2+ 、K+ 、Na+ )含量、重金属 (铁、锰、锌、铜 )含量、营养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pH值 ,研究沼泽排水对沼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排水使沼泽土壤丧失大量的化学元素 。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13-16. 
摘要 ( 595 )   PDF (69KB) ( 20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和创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认为保护区的投资远不能满足保护区的需要 ,而保护区的创收极其有限 ,因此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矛盾的根本措施。国家财政应设立经常性科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应积极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渠道 ,发展保护区产业 ,完善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 ,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 ,实行优惠扶贫政策 ,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白军红, 余国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17-20. 
摘要 ( 703 )   PDF (85KB) ( 1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入手 ,剖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稀有植物掌叶木生物学习性及其保护
黄仕训, 骆文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21-23,36. 
摘要 ( 929 )   PDF (80KB) ( 1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掌叶木为我国特有残遗植物 ,仅分布在广西与贵州接壤的石灰岩地区。因人为破坏、生境特殊及自身特性影响 ,资源稀少 ,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本文研究了其生态生物学特性 ,并初步探讨其致濒原因及解决方法。
热带森林-砂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高雷, 刘宏茂, 崔景云, 段其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24-28. 
摘要 ( 712 )   PDF (115KB) ( 1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曼么村为例 ,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出发 ,对热带森林 -砂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从经济及环境、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种植砂仁后 ,砂仁的经济效益的递增率不如资源环境成本的递增率快。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大降低了砂仁的产量 ,从而更使得种植砂仁的经济效益停滞不前。由砂仁的外延式生产转为内涵式生产 ,采用轮作的经营方式 ,能很好地实现砂仁的持续种植。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张慧, 缪旭波, 孙勤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29-32. 
摘要 ( 702 )   PDF (80KB) ( 19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入手 ,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 ,更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区域生态系统。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进行分析。
江苏省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朱晓华, 耿国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33-36. 
摘要 ( 588 )   PDF (71KB) ( 1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 (1 999)》等相关资料 ,对江苏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实现江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污染土壤添加有机物质对黑麦草吸收铜的影响
陈世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37-39. 
摘要 ( 612 )   PDF (70KB) ( 1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泥炭和堆肥对铜污染土壤盆栽黑麦草吸收铜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含铜量皆随土壤污染水平提高而增加 ,地下部的增幅远大于地上部 ;添加有机物质明显降低了黑麦草地上、地下部的含铜量 ,平均降幅近 3 0 %。泥炭降低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含铜量的作用随土壤污染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变小 ,而堆肥的作用至重度污染水平仍较明显 ;在近 4 0 0mg/kg铜污染水平上 ,有机物质表现出最佳降低植株铜吸收量的效果。有机物质的控制作用与土壤pH有关 ,并在 3茬黑麦草的试验期间内得以维持。
3种水生蔬菜对稀土元素钷的吸收与富集
陈祖义, 章力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40-43. 
摘要 ( 775 )   PDF (93KB) ( 1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 3种水生蔬菜 (慈姑、荸荠和水芹菜 )对稀土元素钷 (14 7Pm)的吸收与富集。结果表明 :(1 ) 3种水生蔬菜对147Pm均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其中 ,水芹菜随生长时间的延长 ,吸收147Pm的量明显增加 ,50、80、1 1 0d时全样的吸收系数分别为 0.98± 0.1 9、0.92± 0.3 8和 1.1 4± 0.1 8;(2 ) 3种蔬菜的食用器官 (水芹菜的主茎 ,慈姑和荸荠的球茎 )对147Pm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吸收系数分别为 1.2 9± 0.2 8、2.0 9± 0.0 3和 1.55± 0.55。 
太湖零点行动前后水质状况对比分析    
张巍, 王学军, 江耀慈, 周修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44-47. 
摘要 ( 699 )   PDF (131KB) ( 1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 1 998年 1 1月和 1 999年 1 0月的监测数据 ,对零点行动前后太湖各监测点位的水质状况及DO、CODMn、TP、TN、Chla等主要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 ,发现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人为因素外 ,非点源污染的贡献和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是影响水质改善的 2个重要因素。
应用微生物技术改善育鳖池水质的实验研究
任翱, 史家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48-51. 
摘要 ( 647 )   PDF (85KB) ( 1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温室有砂育鳖的水质恶化是育鳖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采用光合细菌 (PSB)、硝化细菌 (NB)、玉垒菌 (S30 )等有益微生物进行温室有砂育鳖 ,结果表明 ,有益微生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分解底泥中污染物 ,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 ,减少换水次数 ,节约用水量 ,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专论与综述
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刘黎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52-55. 
摘要 ( 774 )   PDF (80KB) ( 3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 ,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开展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应继续完善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讨 ,并对一些重点区域进一步开展典型研究和实践应用 ,以此作为今后研究发展的重点领域。 
菌根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王曙光, 林先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56-59. 
摘要 ( 775 )   PDF (107KB) ( 2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菌根是土壤真菌 -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能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 ,改善植物的生长 ,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和耐受能力等。所以 ,菌根化植物可作为很好的生物修复载体。本文主要从无机、有机以及放射性污染 3方面对国内外关于菌根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学术讨论与建议
论郊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问题
叶岱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1, 17(1):  60-63. 
摘要 ( 598 )   PDF (78KB) ( 1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郊区环境组成、结构、生态环境特征等区域研究的基础上 ,以边缘效应的理论为出发点 ,深入分析了城乡交错带的几个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认为郊区生态建设应以 (1)城市废弃物的再生地 ,(2 )生态旅游与农业文化的消费地 ,(3)现代持续农业的先导区等为目标。最后分析了城乡交错面 (边缘界面 )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中环境应力的聚合放大效应 ,指出效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是防止城乡矛盾激化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