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专论与综述
用于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多相抽提技术研究进展
王磊, 龙涛, 张峰, 祝欣, 田猛, 林玉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37-145. 
摘要 ( 871 )   HTML ( 72 )   PDF (1358KB) ( 3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抽提技术(multi-phase extraction,MPE)是当前国外修复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技术之一,它通常通过同时抽取地下污染区域的土壤气体、地下水和非水相液体污染物(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至地面进行分离及处理,达到迅速控制并同步修复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效果。为了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列举了MPE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技术原理,总结了MPE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思路,以及MPE技术相对于传统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针对MPE技术的特点,总结分析了针对土壤包气带、含水层性质和污染物特征的MPE技术适宜性评估方法。最后,列举了MPE技术在国内外的典型案例。
全球生物剽窃案例分析与中国应对措施
王艳杰, 武建勇, 赵富伟, 薛达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46-154. 
摘要 ( 928 )   HTML ( 0 )   PDF (975KB) ( 53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剽窃(bio-piracy)是中国和许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常利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取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再通过生物技术开发和产品专利保护的形式,从提供遗传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弁取暴利。通过文献、数据库及相关网站的查询,收集了国内外近30 a来在农业、生物制药、化妆品及其他工商行业的108个生物剽窃案例,并根据应用领域、资源对象、利用机构、资源用途、资源原产地、惠益分享情况及我国生物剽窃情况这6个方面对生物剽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生物剽窃问题和我国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机构体制的不足,提出制定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法规与制度体制,包括获取遗传资源时实施“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并以“共同商定条件”确保资源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公平公正的惠益分享,同时加强政府机构的管理能力。
区域环境与发展
三江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中几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状况
曹宏杰, 王立民, 罗春雨, 张继舟, 倪红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55-161. 
摘要 ( 520 )   HTML ( 0 )   PDF (1407KB) ( 1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江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As、Cr、Cu、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地区5种土壤重金属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变异系数在30.67% ~ 66.89%之间;As、Cr、Cu、Pb和Zn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广; As和Cr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C0/(C0+C)<25%,其空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母质、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结构性变异)引起,Cu、Pb和Zn的C0/(C0+C)在35.8% ~ 43.2%之间,非结构性因素对Cu、Pb和Zn的影响较大;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在小尺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除Cu元素外,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在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均不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得到三江平原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矿山开采、农业机械化强度、农业灌溉关系密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分析
冯倩, 许小华, 刘聚涛, 袁桂香, 丁惠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62-166. 
摘要 ( 574 )   HTML ( 0 )   PDF (1060KB) ( 1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类畜禽养殖数量为基础,采用参数估算法估算了该经济区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及其中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进而结合各县(市、区)耕地面积计算得到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并以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评价各县(市、区)畜禽粪便负荷量的承受程度。结果显示,2011年该经济区畜禽养殖共产生3 129.42万t粪尿,83.34万t CODCr,6.97万t NH3-N,17.19万t TN,5.79万t TP,该区这些污染物产生量约占全省的40%。对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的分析表明,整个经济区有9个县(市、区)畜禽粪便负荷量尚未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其余26个县(市、区)畜禽粪便负荷量从理论上来讲都对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而以南昌市青云谱区和九江市浔阳区的畜禽粪便负荷量对环境的污染威胁最大。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业污染研究——以常州市和宜兴市为例
李静, 闵庆文, 李文华, 焦雯珺, 袁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67-173. 
摘要 ( 530 )   HTML ( 0 )   PDF (2810KB) ( 20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农业污染物(COD、TN和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河量,对比分析了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现状。结果表明,COD、TN和TP排放量分别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COD和TN排放量在种植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2%和45%,COD排放量占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达91%,COD排放量占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达80%;而不同产业对COD、TN和TP排放量的贡献率也明显不同,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对农业COD排放量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种植业对农业TN排放量的贡献率接近60%,水产养殖业对农业TP排放量的贡献率接近60%。因此,若要削减有机物,主要从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着手;若要削减氮类污染物,应主要从种植业着手;若要削减磷类污染物,应主要从水产养殖业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区农业污染物排放状况,可为农业污染物的削减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刘巧芹, 吴克宁, 潘瑜春, 赵华甫, 马建辉, 郭爱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74-181. 
摘要 ( 488 )   HTML ( 0 )   PDF (2321KB) ( 1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产业布局和区位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区域产业布局及距城市、村镇和道路距离等区位因素使其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和南部区域内部重点镇高于一般镇的等级梯度分异格局。(2)设施农用地、园地和设施耕地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农用地比例很大,集中分布在村镇和道路附近,生产便利性和成本是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各类土地破碎化严重、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亟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重构村庄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和农用地多功能性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间及其与非农用地间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自然保护与生态
内蒙古辉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功能型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马建军, 高吉喜, 姚虹, 田美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82-188. 
摘要 ( 591 )   HTML ( 0 )   PDF (1237KB) ( 1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植物功能型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采用样带与样地结合的方法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植被调查。选取3块生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样地(250 m × 250 m),每块样地设置3条样带,每条样带上设置8个样方(1 m × 1 m)。分析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群落生物量和生活型植物功能型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以多年生杂类草和多年生禾草为主;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数较多,一年生草本极少;在实验区,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等功能型的物种数明显减少,而一年生草本增加。从核心区、缓冲区到实验区,灌木的优势度逐渐增加,与核心区相比,缓冲区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的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 > 0.05);实验区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的优势度均显著低于核心区相应功能型的优势度(P < 0.05),而一年生草本的优势度从核心区、缓冲区到实验区依次增加。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及群落总生物量从核心区、缓冲区到实验区依次减少;灌木和一年生草本的生物量则依次增加。缓冲区物种Patrick丰富度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实验区和核心区(P > 0.05);与核心区相比,缓冲区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 0.05)。
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种群分布变化
黄尤优, 乔波, 韦伟, 董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89-195. 
摘要 ( 1078 )   HTML ( 0 )   PDF (1898KB) ( 15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样线与样方法,分别于2010年4月15日至6月18日、2010年10月12日至11月18日以及2011年5月6日至6月16日对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伴生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该地区大熊猫常活动于坡度<45°、郁闭度>0.4的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中,活动区域海拔范围为1 885~2 821 m,主要食物为冷箭竹。(2)调查期间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鹿子沟-长河坝、黑悬沟、小两河口(左)和关房沟4个区域,其中黑悬沟痕迹点最多,小两河口(左)区域遇见率最高;同时大熊猫痕迹点和遇见率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3)保护区内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有15种,其中水鹿、羚牛、藏酋猴和林麝为最主要伴生动物,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其中有9种动物位点数呈下降趋势,羚牛下降最明显;水鹿、斑羚、毛冠鹿、小熊猫和苏门羚5种动物位点数则呈上升趋势,其中水鹿位点数增长最明显;而黑熊位点数则有升有降,但整体变化稳定。该研究可为保护区更加有效地保护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以及为栖息地建设和保护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纳帕海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邓淋, 罗专溪, 黄兵, 颜昌宙, 杜佳姚, 陈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196-200. 
摘要 ( 571 )   HTML ( 0 )   PDF (980KB) ( 1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纳帕海流域荒草地、松树林地、裸地、3 a修复区和1 a修复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水分、产流产沙、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等,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当地脆弱生态水文环境的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φ差异明显,荒草地最高,为50.7%,3 a修复区和松树林地分别为34.5%和28.7%,而裸地和1 a修复区仅有20%左右;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特性无明显规律性;地表径流系数差异明显,荒草地最低,仅1.21%,而松树林地为5.73%;荒草地和松树林地泥沙产量低于裸地和1 a修复区。除容重外,土壤水分与其他理化性质和产流产沙相关性均不显著。先种草迅速增加地表覆盖度的植被恢复方式可快速改善表层土壤性质,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不同耕作措施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守臣, 张合兵, 马守田, 李春喜, 邵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01-205. 
摘要 ( 524 )   HTML ( 0 )   PDF (1048KB) ( 1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田间试验,以平作为对照(CK),研究平作+残茬覆盖(T1)、横坡垄作(T2)和横坡垄作+残茬覆盖(T3)对坡耕地夏玉米籽粒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期到拔节期, 残茬覆盖明显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2个残茬覆盖处理(T1和T3)0~10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P<0.05),到拔节期时,T1和T3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9.64%和9.74%。玉米拔节后降雨增多,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的地表径流减少,坡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T1、T2和T3处理还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P<0.05),其中T3处理保水保肥和增产效果最好,其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CK提高16.59%、 31.19%、16.55%和16.59%。通过横坡垄作并附以秸杆覆盖是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有效农耕措施。
cry1Ac+cry2Ab基因棉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尹艳宁, 方志翔, 沈文静, 刘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06-213. 
摘要 ( 495 )   HTML ( 0 )   PDF (1383KB) ( 1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生育期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常规棉棉田土壤为对象,采用传统平板培养、Biolog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该新型转基因材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可培养细菌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2种棉田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常规棉相比,转cry1Ac+cry2Ab基因棉田可培养土壤细菌数量在蕾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生育期则无显著差异。Biolog分析结果显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常规棉田土壤细菌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在苗期和蕾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他生育期则无明显不同。PCR-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与常规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且两者仅在花铃期出现明显差异。对PCR-DGGE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与常规棉田土壤细菌之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可能与采样时期或采样点的差异有关。综上所述,2种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在整个棉花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仅在某些时期对其产生短暂影响,大部分时期无明显影响。
基于GIS的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曹铭昌, 王靖, 丁晖, 吴军, 崔鹏, 陈炼, 雷军成, 乐志芳, 吴翼,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14-219. 
摘要 ( 485 )   HTML ( 0 )   PDF (2694KB) ( 1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研发生物物种资源信息系统对于合理保护和持续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提高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基于县级行政区域单元的全国物种资源空间分布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了基于GIS的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从整体架构上包括4个子系统,分别是平台管理子系统、数据采集和管理子系统、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子系统和综合分析子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有效地采集、管理和查询全国野生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数据和信息,利用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功能分析全国或区域生物物种资源的大尺度分布格局特征,综合评价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状况、变化趋势和威胁因素,为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预测预警决策信息。在今后的系统升级中,应加强对我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野外调查和长期动态监测数据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一步构建跨部门的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研发和集成物种资源预测预警模型,构建决策支持系统。
污染控制与修复
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变化对N、P营养物质净化潜力的影响
任璘婧, 郭文永, 李秀珍, 闫中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20-227. 
摘要 ( 536 )   HTML ( 1 )   PDF (2041KB) ( 13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长江口4期遥感影像及野外考察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该研究区及其周边植被、气候等条件类似地区湿地对水体中N、P营养物质的去除潜力,估算了长江口滩涂湿地去除N、P营养物质的潜力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围垦导致的陆域面积、湿地总面积扩大以及湿地景观类型的变化,长江口滩涂湿地年N去除潜力由1980年的710.53~4 039.37 t增加到2010年的5 137.68~9 305.83 t,P去除潜力由1980年的64.62~408.55 t增加到2010年的886.45~1 228.08 t。30 a来堤外3种典型盐沼植被对N的去除潜力约增加800~1 100 t,对P的去除潜力约增加60~70 t,但占总去除潜力的比例却分别下降约44~71和62~84百分点。其中,藨草群落和芦苇群落对N、P的出除潜力贡献均呈不断减少趋势,相反,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对N、P的出除潜力贡献分别由0%和0%增加到17%~24%和10%~19%。湿地净化潜力评估可为长江口地区水质改善、水源与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菹草在低浓度含铜尾水净化过程中的毒性研究
段伦超, 王风贺, 张帆, 纪营雪, 李卉, 王国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28-233. 
摘要 ( 652 )   HTML ( 0 )   PDF (1094KB) ( 1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不同浓度的含游离态(CuSO4)和螯合态(EDTA-Cu)铜离子模拟尾水中,定期观测菹草在不同浓度、不同形态含铜尾水中的生长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测定菹草光合作用PSII有效荧光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等指标,以研究菹草在低浓度含铜尾水净化过程中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菹草对铜离子有吸附或富集作用,且对CuSO4的吸附或富集能力大于EDTA-Cu。CuSO4对菹草的毒性作用小,且对菹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铜离子浓度(0.01、0.3、0.5和1.0 mg·L-1)的递增,CuSO4各试验组菹草叶片数增加量分别是空白组的292.5%、390.0%、155.0%和45.0%。而EDTA-Cu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菹草的生长影响较小,毒性作用不明显。随游离态和螯合态铜离子浓度的提高,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Fv/FmqPqN变化明显,表明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增强了菹草的光电子传递速率和份额,铜离子对PSⅡ反应中心的毒性作用较小,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某污灌区土壤与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杨晶, 赵云利, 甄泉, 张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34-238. 
摘要 ( 718 )   HTML ( 10 )   PDF (1000KB) ( 143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安徽蚌埠某污灌区的土壤及蔬菜进行取样调查,分别测定其重金属As、Pb、Cr、Cd和Hg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污灌区土壤及蔬菜的污染状况,并结合EPA MMSOILS模型评价了当地食用蔬菜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Pb、Cr、Cd和H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182、3.685、1.397、0.381和0.151 mg•kg-1,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 级标准(pH值为 6.5~7.5)相比,Cd含量超标,其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27。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931,表明土壤污染情况已处于警戒范围内,主要因素是Cd污染。蔬菜中各重金属含量符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各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Pb、As、Cr、Cd和Hg。食用蔬菜中的Pb、Cd、Hg和Cr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均较低,风险指数分别为0.40、0.07、0.12和0.06,而As的风险指数达1.12,暴露风险较大。
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中固相磷形态变化分析
付广青, 靳红梅, 叶小梅, 陈广银, 杜静, 常志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39-245. 
摘要 ( 572 )   HTML ( 0 )   PDF (1002KB) ( 1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H2O、NaHCO3、NaOH和HCl连续抽提法分析了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前后固相磷的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猪粪厌氧发酵后的出料(沼液)固相中HCl-P所占比例为85.50%,较进料显著提高(P<0.05);NaHCO3提取态磷(NaHCO3-P)、残留磷、H2O-P和NaOH溶性磷(NaOH-P)所占比例分别为5.83%、4.71%、2.15%和1.81%,均较进料有不同程度降低。牛粪厌氧发酵后排放的沼液固相中HCl-P、NaHCO3-P、H2O-P、残留磷和NaOH-P所占比例分别为53.73%、19.62%、12.66 %、8.60%和5.39%,均较进料无显著变化。沼液固相中各形态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为60.98%~100.00%。厌氧发酵运行结束后,猪粪沼渣固相中各形态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Cl-P、NaHCO3-P、残留磷、H2O-P和NaOH-P,分别占沼渣固相总磷的87.43%、5.17%、4.33%、1.79%和1.28%;牛粪沼渣固相中各形态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Cl-P、NaHCO3-P、H2O-P、残留磷和NaOH-P,分别占沼渣固相总磷的69.74%、9.91%、8.75%、8.30%和3.30%。猪粪经厌氧发酵后,磷由液相向固相转移,而固相中水溶态磷向难溶态磷转化;牛粪沼渣中的磷较猪粪沼渣中的磷更难被作物吸收利用。
戊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及累积分配特征
高阳, 徐应明, 秦旭, 孙扬, 赵立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46-251. 
摘要 ( 858 )   HTML ( 0 )   PDF (1079KB) ( 1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建立了戊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Oryza sativa)地上各部位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戊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行为及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累积分配特征。在吉林、浙江和广西3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68~5.68 d和4.65~6.08 d。按推荐剂量(以有效成分计)168.8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53.2 g•hm-2在水稻植株上分别喷施750g•L-1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次和3次,戊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各部位的累积分配特征显示,吉林地区2种农药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残留分配比由大到小依次均为稻壳、茎秆和稻米,浙江和广西地区2种农药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残留分配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茎秆、稻壳和稻米。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热休克蛋白70对壬基酚的响应
夏欢, 张其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52-256. 
摘要 ( 498 )   HTML ( 0 )   PDF (1157KB) ( 1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12、24、48、96和192 h)不同浓度(0.01、0.1、1、10、100、300 μg•L-1)壬基酚(NP)处理下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鳃、外套膜和消化腺中HSP70HSC7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0.01 μg•L-1NP能诱导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中HSP70HSC70基因显著高表达(P<0.05),随着NP处理浓度的升高,其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处理一定时间后100 μg•L-1NP诱导近江牡蛎HSP70HSC7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300 μg•L-1NP处理组诱导表达量(P<0.05)。HSC70基因在鳃和消化腺中显著高表达峰值出现在96 h时,在外套膜中出现在48 h时;HSP70基因在鳃中显著高表达峰值出现在48 h时,在外套膜和消化腺中出现在24 h时。可见,近江牡蛎HSP70HSC70基因对NP具有显著反应性。
研究简报
罗氏沼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世凯, 江敏, 潘若雷, 戴习林, 何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57-261. 
摘要 ( 510 )   HTML ( 0 )   PDF (901KB) ( 1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罗氏沼虾养殖塘中影响叶绿素a的主要水质因子,于2011年6—10月,对地处上海市金山区的某罗氏沼虾养殖场3个养殖塘及水源的水温(T)、溶解氧(DO)、pH值、透明度、亚硝酸盐氮(NO2-N)、总氨氮(TAN)、总氮(TN)、活性磷(PO4-P)、总磷(TP)、叶绿素a和化学需氧量(CODMn)等因子进行监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水质因子与叶绿素a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TN、TP、CODMn、DO、pH值、NO2-N、T、TAN、PO4-P和透明度,在罗氏沼虾养殖塘中影响叶绿素a的优势因子依次为TN、TP、CODMn、DO和pH值,通过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TN和TP是影响池塘叶绿素a最重要的水质因子。
三江源区玉树县和玛多县土壤汞含量分布特征
冯玲, 张威, 修光利, 高小红, 李波, 徐薇, 黄众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62-267. 
摘要 ( 480 )   HTML ( 0 )   PDF (1312KB) ( 1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年7月至9月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地区的玉树县和玛多县采集17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2地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和汞含量,研究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TOC)含量与汞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江源区土壤汞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H值均呈弱碱性,且TOC含量丰富;与玉树县相比,玛多县土壤碱性更强,但TOC含量偏低。研究区域土壤汞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0.034 mg•kg-1,低于国家土壤平均背景值,但若与1990年青海全省平均土壤汞含量的背景值相比,研究区域土壤汞含量明显偏高。灰褐土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种土壤类型,但其他4种类型土壤汞含量平均值几乎无差异。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玉树县表层土壤汞含量高于玛多县,这与两县的城镇发展成熟度和产业结构不同有关;土壤汞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镇或交通枢纽旁。三江源区土壤汞含量与pH值之间没有相关性,与TOC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605, n = 90,P<0.05);与玉树县相比,土壤pH值较高、TOC含量较低的玛多县汞含量偏低,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持续观测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CYP1A1和GST活性的影响
陈家长, 裘丽萍, 瞿建宏, 孟顺龙, 范立民, 贾旭淑, 宋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2):  268-272. 
摘要 ( 578 )   HTML ( 0 )   PDF (1122KB) ( 1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 μg•L-1) 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 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 > 0.05),50 μg•L-1浓度组的CYP1A1活性在6和168 h时受到显著诱导(P < 0.05);0.1和1 μg•L-1浓度组肝脏GST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10和50 μg•L-1浓度组GST活性在336 h时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研究CYP1A1活性与GST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尤其是1和50 μg•L-12个浓度组,表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