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专论与综述
生态功能恢复:中国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方向
高吉喜, 杨兆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6.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1
摘要 ( 1345 )   HTML ( 122 )   PDF (875KB) ( 3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遏制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趋势,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程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去的生态工程基本以生态问题为导向,对生态功能的重视不够,导致局部生态恢复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不紧密,生态工程的实施未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生态恢复应从以生态问题为导向转向以生态功能为导向,将生态功能作为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为了提升生态恢复效益,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应整合分散于各部门的生态恢复工程,建立生态恢复工程的科学决策机制,构建以生态功能恢复为目标的生态工程实施评价体系。
“爱知目标”后《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趋势分析和对策
柴立伟, 曹晓峰, 张洁清, 黄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7-11.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2
摘要 ( 1464 )   HTML ( 1 )   PDF (827KB) ( 2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了新的十年期生物多样性战略和对应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即“爱知目标”。新通过的“爱知目标”是对过去十年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展望。综合分析了“爱知目标”通过前后《公约》所通过的各种文件和决议,以及与会专家就一些问题的专门论述,认为可以将《公约》履约变化归结为履约机制创新不断、国家层面的履约重点出现转移以及创新资源调动形势3个方面。就我国而言,合理的应对措施包括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响应《公约》提出的以主流化为重点的新的生物多样性目标的更新,在谈判中坚持三大目标以防议题多样化造成的议题拖延现象,以及在加大国际生物多样性工作资金支持的过程中增强我国在资金分配中的话语权等应对策略。
畜禽养殖中逸散生物气溶胶特征的研究进展
高敏, 贾瑞志, 仇天雷, 宋渊, 王旭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2-21.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3
摘要 ( 1183 )   HTML ( 10 )   PDF (974KB) ( 190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集约化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对养殖动物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均可造成危害,并能够远距离传播,污染养殖场周边环境,是一个潜在的气体污染源。介绍了畜禽养殖中逸散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现状、产生特点、粒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了附载抗生素耐药菌和耐药基因气溶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畜禽养殖过程中生物气溶胶的控制提供参考。
区域环境与发展
长江流域近50a≥0℃积温变化特征及农业适应对策
王涛, 沈渭寿, 林乃峰, 欧阳琰, 史建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22-29.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4
摘要 ( 1198 )   HTML ( 10 )   PDF (3473KB) ( 18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961—2010 年长江流域659 个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近50 a 长江流域≥0 ℃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 来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倾向率达0.18 ℃·d·(10 a)-1,这一变化幅度低于中国同期的增温速率。 长江全流域≥0 ℃积温平均值为5 496. 77 ℃·d,倾向率为69. 92 ℃·d·(10 a)-1,其中中游≥0 ℃积温的50 a 均值最高,上游最低。持续天数多年平均值为342.25 d,倾向率为2. 51 d·(10 a)-1。其中,中游的持续天数多年均值最高,达350. 55 d。而倾向率则以下游为最高,达3.73 d·(10 a)-1。50 a 间长江流域的≥0 ℃初日提前,≥0 ℃终日推后,持续天数的逐年稳步增加主要与流域≥0 ℃初日明显提前有关。积温年代际变化呈现明显的V 字型特征,从20 世纪90 年代起积温明显增加。而初终日间天数则随年代际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其中以1970—1990 年代间的增幅为最大。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存在2 个明显的高值区,一个位于西部的四川盆地,另一个位于流域的东南部,包括湖南省南部和江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流通天河流域则是流域内积温最低的区域。各积温等值线均随年代际缓慢西移,6 000 ℃ ·d 等值线除西移外,在1990 年代出现明显的北移特征。与1960 年代相比,2000 年代除四川小部分地区外,流域内其他地区均呈现积温增加的态势。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需要针对流域内的作物品种、轮作方式等做出调整,避免热量资源的大量浪费以及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
陕西商州近60 a极端气温变化
李如意, 赵景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30-38.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5
摘要 ( 789 )   HTML ( 2 )   PDF (2447KB) ( 20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带有地理界线性质区域的山地气候有益于揭示气候变化中全局与局部关系及气候变化的复杂机理。根据1955—2012 年日气温资料,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计距平分析、Morlet 复数小波分析、滑动T 检验法、Mann-Kendall 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选取国际通用的表征极端气温的9 项指数,对秦岭腹地商州地区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商州近60 a 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四季变化趋于缓和。(2)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气温年较差、冷夜日数和暖日日数分别以不同速率上升,高温日数、霜冻日数、暖夜日数和冷日日数分别以不同速率下降。(3)商州极端最低、最高气温以及白天、夜晚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4)极端气温指数存在16、22 和30 a 左右的变化周期,30 a 左右为第1 主周期。(5)9 个极端气温指数均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在1990—2001 年。(6)极端高温和昼指数的变化最明显,各冷指数之间以及各暖指数之间相关关系显著。最后,对商州的自然灾害及预防提出简要意见。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孙勤芳, 赵克强, 朱琳, 芮菡艺, 朱洪标, 鞠昌华, 张卫东, 朱沁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39-43.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6
摘要 ( 877 )   HTML ( 1 )   PDF (815KB) ( 2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缺乏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针对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环境承载力和环境监测能力差异大的特点,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括环境要素、生态要素、人居环境建设和公众满意度4 个方面的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基于气象调整的京津冀典型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序列重建
白鹤鸣, 师华定, 高庆先, 李喜仓, 邸瑞琦, 吴宜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44-49.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7
摘要 ( 875 )   HTML ( 9 )   PDF (1782KB) ( 68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气污染时间序列中气象信息与污染源排放信息的分离研究对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北京市、天津市和石家庄市2001—2010 年期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逐日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Z 滤波将API 时间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API 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最终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API 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污染源排放的变化,京津石3 市API 长期分量在2002—2009 年期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利的气象条件致使京津石3 市API 长期分量增加1~13,而在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呈现促进作用的情况下API 长期分量减少2~6。
2013年上海市河流秋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李典宝, 张玮, 王丽卿, 徐玉萍, 季高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50-58.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8
摘要 ( 1063 )   HTML ( 8 )   PDF (1772KB) ( 137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2013 年秋季对上海市16 条中小型河道(48 个采样点)和黄浦江水体13 个断面(42 个采样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结合河流周围用地类型和驳岸类型研究上海河流秋季水质在空间尺度上分布的相似性、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上海河流秋季水体营养盐(氮、磷)和有机物含量总体偏高;黄浦江水质总体显著优于河道(<0.05),且上游优于中、下游;按河道所处位置和周围用地类型划分,主城区、上海市区和周围有明显污染源的河道水质差于城郊河道;以吴泾断面为分界线,黄浦江以南河道水质状况优于以北河道。上海河流在空间尺度上可划分为3 类,分别对应于黄浦江水体和大治河,上海城郊、城郊结合部和人口相对集中的主城区河道以及人口最多的上海市区和周围有典型污染源的河道。表征空间差异性的显著水质指标为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氧、铵态氮和总悬浮物浓度以及电导率。
浑太河上游流域河岸缓冲区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
李艳利, 李艳粉, 徐宗学, 关中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59-68.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09
摘要 ( 994 )   HTML ( 0 )   PDF (1319KB) ( 2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浑太河上游流域31 个采样点上游水系为中心,生成5 种尺度的河岸缓冲区,采用Fragstats 软件计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8 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数量组成和景观空间格局2 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识别不同宽度河岸缓冲区景观格局与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在不同宽度缓冲区内对河流水质具有不同的效应。300 m 宽度河岸缓冲区景观格局具有最大的水质空间分异解释能力,可解释48.5%的水质变异。对于50 和100 m 宽度河岸缓冲区,景观数量组成指标较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对水质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强,景观数量组成指标分别解释水质空间分异的16%和18%,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别解释水质空间分异的11%和6%。中,旱地的解释能力最强,分别为13%和12%,因为≤100 m 宽度河岸缓冲区内旱地是优势景观类型。对于300、500 和1 000 m 宽度河岸缓冲区,景观空间格局指标较景观数量组成指标对水质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强,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可分别解释水质空间分异的25%、20%和23%,景观数量组成指标分别解释水质空间分异的10%、11. 3%和14.3%。当缓冲区宽度≥300 m 时,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对水质的解释能力随缓冲区宽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解释能力显著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包括景观尺度上的斑块密度、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以及类型水平上的林地破碎度指数。
自然保护与生态
基于IPCC AR5的我国常绿阔叶林潜在适宜生境变化分析
雷军成, 徐海根, 吴军, 关庆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69-76.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0
摘要 ( 816 )   HTML ( 0 )   PDF (2972KB) ( 2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常绿阔叶林潜在适宜生境的空间变化特征,对于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修复及区域规划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 次评估报告(AR5)发布的最新气候情景数据,结合物种分布多模型集合预测平台ModEco,预测气候变化情景下到21 世纪50年代我国常绿阔叶林潜在适宜生境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将导致我国常绿阔叶林潜在适宜生境面积增加,增加的潜在适宜生境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越高,我国常绿阔叶林潜在适宜生境的面积增幅越大。
黄河下游封丘县不同尺度农业景观异质性对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侯笑云, 宋博, 赵爽, 丁圣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77-81.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1
摘要 ( 744 )   HTML ( 0 )   PDF (925KB) ( 19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黄河下游典型农业区封丘县为研究区,于2013 年5 月根据不同的景观特征选取47 个采样点,每个样点选取农田、林地、沟渠和树篱4 种生境进行鞘翅目取样。将样点划分为高斑块密度和高斑块丰富度(高构型高组成)、高斑块密度和低斑块丰富度(高构型低组成)、低斑块密度和高斑块丰富度(低构型高组成)以及低斑块密度和低斑块丰富度(低构型低组成)4 种景观类型。为验证在异质性更高的农业景观中鞘翅目昆虫的丰富度和多度更高的假说,以调查样地为中心,分析取样点周围200、500、750、1 000、1 250、1 500、1 750 和2 000 m 不同半径范围内景观异质性与鞘翅目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用鞘翅目的科丰富度和多度来代表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在200 m 尺度范围内,景观构型异质性和组成异质性与鞘翅目的科丰富度和多度相关性最强,鞘翅目的多度在组成异质性和构型异质性均较高的区域较大,且构型异质性对鞘翅目多度的影响显著(<0. 05),鞘翅目的科丰富度在不同组成异质性和构型异质性的景观中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区景观的构型异质性对鞘翅目多度有积极影响,增加研究区景观的构型异质性可以增加鞘翅目的多度。
围湖养殖对军山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宝贵, 谭国良, 邢久生, 李梅, 陈宇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82-8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2
摘要 ( 750 )   HTML ( 1 )   PDF (1628KB) ( 18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2012—2013 年丰、平、枯水期对鄱阳湖阻隔湖泊———军山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军山湖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为29.4 (平水期) ~154.7 L-1(枯水期),生物量为0.64 (丰水期) ~7.44 mg·L-1(枯水期);枝角类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丰度或生物量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均占优势,象鼻溞(Bos?mina spp.)、网纹溞(Ceriodaphnia spp.)和秀体溞(Diaphanosoma spp.)则在丰水期占优势;桡足类中,无节幼体(nau?plius)和桡足幼体(copepodid)丰度全年占优势;浮游甲壳动物年均丰度在湖心区(J6、J7、J8 和J9)较高,在河口区(J4 和J5)和湖口区(J1)较低。认为水产养殖活动可能是决定军山湖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分布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流速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导致其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军山湖浮游甲壳动物丰度显著高于鄱阳湖主湖区,且群落结构特征与鄱阳湖主湖区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军山湖阻隔后水流变缓、水体交换周期变长和营养水平升高等水环境特征更有利于浮游甲壳动物的生长繁殖,而水产养殖可能是造成两者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东北温带次生林采伐干扰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陈洪连, 张彦东, 孙海龙, 吴世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88-93.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3
摘要 ( 692 )   HTML ( 0 )   PDF (1049KB) ( 1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对经过不同强度采伐1 a 后的次生林,采用PVC 管原位培养法测定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0~10 cm 土层的土壤平均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硝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皆伐后造林、皆伐后农作、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和对照,各采伐处理的0~12 cm 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0.05),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硝化速率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0. 05),同时采伐亦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这说明采伐引起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增加是导致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硝化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此外,采伐还引起了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变化,在生长季各采伐处理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0. 05),而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0.05),各采伐处理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对照则以铵态氮为主。上述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森林经过采伐干扰后,可导致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氮素流失风险亦增加。
污染控制与修复
大薸微生态制剂协同净化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
李敏, 段登选, 许国晶, 杜兴华, 刘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94-99.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4
摘要 ( 1341 )   HTML ( 1 )   PDF (1283KB) ( 20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与微生态制剂构建的强化净化体系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将水生植物大薸(Pistiastratiotes)与5 个不同浓度的复合微生态制剂(1×10、3×104、5×10、7×10 和9×104 mL-1,微生物数量以cfu 计)组合,研究大薸和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体的协同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和微生态制剂协同作用时水质净化效果明显优于水生植物对照组;不同浓度微生态制剂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铵态氮(NH4 -N)、亚硝态氮(NO2 -N)的去除效果不同;微生态制剂与大薸的协同作用可大幅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TP、NH4 -N 和NO2 -N 浓度,控制TN 和COD 浓度的升高。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是一种良好的富营养化养殖水体净化系统,当水生植物覆盖率为20%时,水体中添加的适宜微生态制剂浓度为3×10 mL-1
上海市苏州河与崇明岛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俞琳, 王东启, 邓焕广, 李杨杰, 常思琦, 叶晓, 陈振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00-105.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5
摘要 ( 703 )   HTML ( 0 )   PDF (1037KB) ( 20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乙炔抑制法对上海市苏州河以及崇明岛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沉积物提取态硝酸盐和铵态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容重、含水率以及上覆水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苏州河表层10 cm 深度单位面积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为126. 22 μg·m-2·h-1,是崇明岛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105.57 μg·m-2 ·h-1 )的1. 2 倍,城市区域污染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农村清洁河流。苏州河0~10 cm 深度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在0.15~5. 07 ng·g-1·h-1之间,崇明岛河流0~10 cm 深度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在0.39~2. 80 ng·g-1 ·h-1之间,且反硝化速率均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特征。对各环境因子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沉积物提取态硝酸盐含量与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苏州河:r = 0.699,<0. 05;崇明岛河流:r =0.629,<0. 05),是影响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
不同腐殖质组分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铵态氮的富集特征
任子航, 马秀兰, 王而力, 李梦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06-111.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6
摘要 ( 704 )   HTML ( 1 )   PDF (923KB) ( 19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不同腐殖质组分对吸附态铵态氮流失量的影响,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腐殖质组分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铵态氮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腐殖质组分高岭石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铵态氮的富集系数(Er )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敏酸-高岭石有机矿质复合体(1. 26)、胡敏素-高岭石有机矿质复合体(1. 14)和富里酸-高岭石有机矿质复合体(1.01);不同腐殖质组分蒙脱石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铵态氮的Er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敏酸-蒙脱石有机矿质复合体(1. 22)、胡敏素-蒙脱石有机矿质复合体(1. 13)和富里酸-蒙脱石有机矿质复合体(1.03)。作为硬炭(hard carbon)的胡敏酸和胡敏素胶结的玻璃态胶体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吸附铵态氮是导致胡敏酸和胡敏素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铵态氮富集系数增大的重要原因。
青岛城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及其现状评价
李姗姗, 曹广超, 石平超, 蒋刚, 袁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12-11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7
摘要 ( 824 )   HTML ( 0 )   PDF (1687KB) ( 2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青岛城区表层土壤中As、Cd 等8 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累积程度。结果表明:8 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各向异性显著,总体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受重金属影响而明显累积的土壤样点比例较小,为4.7%,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部分位于交通区、工业区和生活区样点的Zn、Hg、Cd、Cr、Cu 元素含量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土壤环境治理与修复等提供参考。
疏浚泥悬浮液和浸出液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的急性毒性及热应激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蒋玫, 李磊, 沈新强, 吴庆元, 牛俊翔, 许高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18-123.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8
摘要 ( 771 )   HTML ( 1 )   PDF (1266KB) ( 1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洋山航道工程疏浚泥悬浮液和浸出液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大眼幼体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1) 大眼幼体死亡率随着悬浮液和浸出液配比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浸出液对大眼幼体的96 h 半致死配比浓度φ(LC50)为1 294. 66 mL·L-1,安全配比浓度φ(SC)为129. 466 mL·L-1;悬浮液对大眼幼体的96 hφ(LC50)为996.17 mL·L-1φ(SC)为99.617 mL·L-1。(2) 大眼幼体的蜕皮率随着悬浮液和浸出液配比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体积配比浓度下,浸出液处理组蜕皮率略高于悬浮液处理组。悬浮液抑制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的蜕壳,而浸出液抑制新壳的硬化。(3) 浸出液和悬浮液胁迫24 h 后,大眼幼体肌肉中HSP70 表达量迅速升高,浸出液和悬浮液最高配比浓度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72 h 各处理组HSP70 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值; 96 h 后各处理组表达量有所降低,最高配比浓度组HSP70 表达量降幅明显(<0.05),对照组表达量仍继续上升。
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混合中温发酵产气效果模拟
蒋滔, 李平, 任桂英, 高立洪, 韦秀丽, 刘科, 李萍, 向远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24-130.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19
摘要 ( 782 )   HTML ( 1 )   PDF (1325KB) ( 19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恒温35 ℃和料液中ω(总固体)为5%的条件下,以农村餐厨垃圾及碱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干物质质量比分别为1 ∶ 3、1 ∶ 2、1 ∶ 1、2 ∶ 1、3 ∶ 1 和1 ∶ 0)混合发酵对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以1 ∶ 2 配比的处理CH 累积产量最大,平均为12 741 mL,挥发性固体(VS)CH 产率为299.9 mL·g-1。对发酵过程中pH 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系统的缓冲性和稳定性。修正的冈珀茨模型(Gompertz)能较好地拟合餐厨垃圾-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CH 过程,并且伴随秸秆比率的提高,发酵延滞期和周期逐渐缩短。因此,在餐厨垃圾中加入秸秆可有效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产气率和生物降解效率。
研究方法
一种基于水质约束的农业种植模式优化模型建立及应用
刘三省, 付殿峥, 闫端, 解玉磊, 李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1):  131-136.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1.020
摘要 ( 660 )   HTML ( 0 )   PDF (937KB) ( 1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农田灌溉-作物种植系统,提出了一种包含改进的水质约束和其他相关约束的农业种植管理优化模型。该模型以农田系统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传统水量和农药、化肥限制约束基础上,兼顾了农田径流污染物浓度和河流径流污染物浓度约束对系统的影响,以此对耕地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优化。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质约束的存在,各耕地区域内不同作物种植模式明显不同,同时,最优作物种植模式下的河流氮、磷浓度可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三类标准要求。所建立的模型不但可为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提供依据,还可为决策者制定科学的作物种植模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