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专论与综述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曹学章, 高吉喜, 徐海根, 李维新, 葛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863-869.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1
摘要 ( 486 )   HTML ( 5 )   PDF (1108KB) ( 1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系框架设计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由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和技术内容类别二维构成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中,领域维包括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沙化与石漠化控制、开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环境风险管理、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荒漠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内陆水域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流域(区域)生态保护和综合17个大类,技术维包括术语、分类与信息、区划、质量、保护与恢复、监测检测、评价和综合8个大类,并就每个大类的相关内容和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农业源氨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文林, 刘波, 韩睿明, 王烨, 刘筱, 徐乔, 李文静, 唐晓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870-878.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2
摘要 ( 646 )   HTML ( 0 )   PDF (1014KB) ( 1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氨(NH3)作为大气中碱性气体,在雾霾形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源头上控制NH3排放,对降低大气二次无机盐及PM2.5浓度水平,控制雾霾污染,大幅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尤为重要。农业源NH3排放是大气中人为源NH3的主体,其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因此,总结农业源NH3排放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NH3排放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其NH3排放过程与特征,进而针对性提出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NH3排放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发现,肥料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气象要素和施肥方式是影响农田施肥NH3排放的主要因素;畜禽饲料性质、禽舍环境和清粪模式是影响畜禽养殖NH3排放的主要因素。目前,农田施肥NH3排放研究主要是从农田氮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粮食增产需求角度开展,而畜禽养殖NH3排放研究主要从职业卫生健康角度开展,上述研究缺乏以NH3排放环境暴露风险为目的的考量。因此,开展以环境空气为排放界面的农业源NH3排污系数研究,制定农业源NH3排放清单,并基于环境暴露风险,明确农业源NH3排放优先控制区域,最终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农业源NH3排放分区控制技术体系、策略与路线图以及标准与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环境与发展
基于GIS和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格局综合评价
鲁莎莎, 陈妮, 关兴良, 陈鹳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879-886.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3
摘要 ( 361 )   HTML ( 0 )   PDF (1487KB)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黑龙江省77个县(市、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时空动态视角评价了黑龙江省域及各县域的农业生态经济格局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996-2012年间,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林产品产出能值增长幅度较大。1996-2012年研究区的环境承受压力增大,环境负载率由6.61增加到10.21,净能值产出率由5.37减少到4.79,可持续发展指数由7.47下降到5.43,说明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正在逐年弱化。在空间格局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北部地区,但其农业生态环境水平和系统可持续能力低于北部地区。为了增加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载率,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逐渐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郭晓娜, 苏维词, 李强, 潘真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887-894.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4
摘要 ( 623 )   HTML ( 1 )   PDF (1182KB) ( 10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切相关。地表起伏度决定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造成不同地表起伏度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利用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过窗口分析法获得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计算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分析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貌复杂,地表起伏较大,整体来说东部高于西部,其中地表起伏度最大的是巫溪(1.360 3),最小的是渝中(0.289 0)。(2)研究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不均,东部为天然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西部为都市重点开发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3)地表起伏度与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对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原材料生产、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水文调节、保持土壤、提供美学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废物处理。研究表明,加强对位于高地表起伏度区的天然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是维护和提高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途径。

自然保护区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王一超, 郝海广, 张惠远, 翟瑞雪, 吕海亮, 周美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895-900.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5
摘要 ( 499 )   HTML ( 1 )   PDF (906KB) ( 8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分别有57.7%和67.6%的受访农户对现有生态补偿政策持满意态度,愿意继续退耕或退牧的农户分别占63.3%和57.8%。这表明对现有生态补偿政策持满意态度和愿意继续参与的农户占多数,但仍有不少农户持否定态度。农户生计类型是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但区域差异明显。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农户以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和牧业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继续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越显著;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农户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计,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和农业收入占比越小的农户继续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越显著。建议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时应加强对农户生计水平和类型的考虑,将生态补偿政策与目前的精准扶贫政策相结合,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从而实现转变生计和保护生态的双赢。

基于Landsat 8数据的亚热带小流域蒸散发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马秋梅, 刘新亮, 李勇, 王毅, 吴金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01-90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6
摘要 ( 437 )   HTML ( 0 )   PDF (2048KB) ( 8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亚热带典型小流域——金井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Landsat 8遥感数据基于SEBS模型估算了不同季节4个典型日的蒸散发(ET)值。结果表明,春季(5月12日)、夏季(7月31日)、秋季(9月17日)和冬季(次年1月23日)典型日的日ET均值及90%分位数上界分别为2.69和4.14、2.73和5.41、2.75和5.78、1.33和3.25 mm·d-1。为研究ET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差异性,统计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ET值,结果显示水体日ET值最高[(4.21±2.63)mm·d-1],稻田[(2.67±1.49)mm·d-1]次之,再次是林地和茶园[(2.06±1.35)mm·d-1],公路和居民地最低[(1.17±1.14)mm·d-1]。对所选4个典型日的E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为0.34~0.63,P<0.05)。将ET遥感估算值与Penman-Monteith公式经验值、涡度相关系统的野外观测值进行对比,3者结果较为一致,表明SEBS模型适用于研究区ET估算。

芜湖城区表层土壤黑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朱哲, 方凤满, 邓正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08-913.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7
摘要 ( 554 )   HTML ( 0 )   PDF (1130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城市土壤黑碳积累的影响,以芜湖市区(分为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和开发区)为例,采集154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黑碳及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壤黑碳含量在0.02~26.16 g·kg-1之间,平均值为5.87 g·kg-1,变异系数为62.98%;各功能区土壤黑碳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镜湖区、鸠江区、三山区、弋江区和开发区;芜湖市土壤黑碳含量主要分布在>5~10 g·kg-1之间,占样品总数的50%。城市土壤黑碳与有机碳含量比值变幅为0.01~0.88,平均值为0.58,表明芜湖市城市土壤黑碳的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燃烧。各功能区黑碳含量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这与城市人为活动影响有密切关联。

农业政策对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分析
张海涛, 任景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14-922.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8
摘要 ( 445 )   HTML ( 1 )   PDF (1585KB) ( 10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公共政策外部性理论,选择政策评估的侧面影响模型作为农业政策环境评价的基本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我国不同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农业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现有农业政策如何通过调整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对种植业面源污染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现行的农业土地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农业财政政策和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均对种植业面源污染有显著影响,农业政策对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的缓解有正向、负向2种效应;影响各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农业政策指标组合互有差异,同一个农业政策指标对不同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影响的正负效应也有差异。侧面影响模型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适用于农业政策环境评价研究;农业政策对种植业的面源污染影响分析能够为政策层面进行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控制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江浙沪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调查
李新艳, 李恒鹏, 杨桂山, 贺斌, 华梦飞, 王亮, 纪丞, 于诗赟, 庞业, 陈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23-932.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09
摘要 ( 624 )   HTML ( 0 )   PDF (4591KB) ( 1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最高。受生活水源和水价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和浙江丘陵区农户平均日用水量高于平原区。各乡镇年用水量与生活污水污染物的空间差异主要与所处地形区、常住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虽然化粪池在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使用,但是只有厕所污水和一部分浴室、厨房污水被收集起来进入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30%~50%的厕所污水经初步处理以后排入河流,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

东平湖可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及环境意义
刘学利, 姚昕, 董杰, 刘延龙, 张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33-939.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0
摘要 ( 650 )   HTML ( 0 )   PDF (2203KB) ( 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调水湖泊以及山东省西水东送的水源地,其水质状况对受水区的用水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基于2013年8月的东平湖采样,对各水质参数分析发现,东平湖目前仍处于中富-富营养化水平,水质总体接近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水质标准,仍不能满足调水要求,各水质参数表现出强烈的外源性。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并探讨了荧光组分对东平湖环境污染指示意义的可行性。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共识别出2类4个荧光组分,分别是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25/305,386 nm)、C3(260,432 nm)和类蛋白荧光组分C2(240,360 nm)、C4(<225/275,304 nm)。相关性分析发现,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与间接反映有机污染程度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化学耗氧量(COD)具有显著相关性,类蛋白荧光组分C2与总氮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可以对东平湖富营养变化情况进行快速、长期的监测。

青海湖流域主要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评价
李少华, 王学全, 兰岚, 高琪, 杨占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40-945.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1
摘要 ( 522 )   HTML ( 1 )   PDF (1022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摸清青海湖流域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对流域内11处河口区0~5 cm层沉积物进行调查取样,分析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Zn、Cu、Pb、Hg、Ni、As、Cd和Cr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来源、生态风险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青海湖流域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含量和介于151.61~277.31 mg·kg-1,平均值为209.65 mg·kg-1,略高于青海湖流域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s、Zn、Cr、Ni、Cu、Pb、Cd和Hg,其中As、Cr和Zn占8种重金属总含量的73.63%。青海湖流域重金属元素间具有相似来源,人类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上。重金属地累积系数Igeo从大到小依次为As、Hg、Cd、Cu、Cr、Ni、Zn和Pb,其中As的污染程度为偏中度,平均地累积指数Igeo为1.67。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Ni、Pb、Cr和Zn,其中Hg、Cd和As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0.76%、25.56%和25.53%。(2)近年来青海湖流域内的交通运输、农业废水、小城镇化及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造成的重金属排放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流域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将所有重金属元素均净化至低风险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小河流与季节性河流中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和预警,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措施,保证青海湖流域内不受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基于有价废品收购调查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初探:以广东省为例
曾超, 黄昌吉, 牛冬杰, 周萌, 赵由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46-950.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2
摘要 ( 518 )   HTML ( 1 )   PDF (956KB) ( 7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基于问卷的访谈式调研,深入广东省10个城市的91个村镇进行农村有价废品收购现状研究,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管理提供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村镇已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清运,但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废品收购从业群体组织规模小,但超过70%的受访者具有5 a以上的从业时间,显示出良好的从业稳定性。基于行为学调查(收购方式、范围、工具和存储方式),总结了有价废品物质流的回收模式。由于有价废品价格和种类地域差异大,其价格持续走低和行业利润日趋微薄可能会对从业人员组成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造成冲击,进而降低农村垃圾的资源化率。设置3种特色方案研究有价废品收购人员参与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意愿,其满意比例分别为72.4%、56.3%和51.3%,今后应重点考虑突出有价废品收购从业人员的工作特色,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或经济补贴,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自然保护与生态
基于LUCC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干扰动态变化
刘晓娜, 张微微, 李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51-95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3
摘要 ( 474 )   HTML ( 0 )   PDF (3666KB) ( 8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正日益增强,正确估计人为干扰对现在和未来环境变化影响的程度以及叠加在自然变化上的幅度具有重大意义。选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人地关系矛盾剧烈的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5和2013年2期SPOT 5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结构变化、类型变化、空间变化和人为干扰度4个角度,探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干扰时空动态分异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3年间,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景观以林地-耕地-园地格局为主导,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强度增加。(2)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经济发展、建设占用以及生态恢复工程是流域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旱地、园地、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减少,菜地、草地、疏林地、建设用地和滩地增加,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呈退化趋势;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转为园地、林地和草地,生态恢复工程略显成效。(3)半干扰是流域内主导的干扰景观类型,全干扰和半干扰型景观面积增加,无干扰型景观面积减少,流域内景观的人为干扰强度呈现由深山区向浅山区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异特征,交通道路沿线及人类活动活跃地区是人为干扰强度增加最显著的地区。

气候变化背景下近15 a乌梁素海流域植被动态变化
燕守广, 李海东, 方颖, 汪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58-963.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4
摘要 ( 444 )   HTML ( 0 )   PDF (2248KB) ( 1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VGT NDVI、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气象数据,分析了1999-2013年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海拔效应,并结合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探讨了流域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较低,NDVI多年平均值仅为0.213;1999-2013年乌梁素海流域94.8%的区域植被覆盖呈明显增加趋势,2013年NDVI年平均值比1999年增加22.4%;乌梁素海流域的植被覆盖表现为随高程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999-2013年NDVI年变化率随高程的变化趋势显著,仅在海拔梯度1 000 m处出现显著减小趋势(Mann-Kendall检验的统计值Z<-1.64),在其余海拔高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Z>1.64);1999-2013年乌梁素海流域NDVI年平均值变化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P>0.05)。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分析:以盐城保护区为例
曹铭昌, 孙孝平, 乐志芳, 崔鹏, 龚溪,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64-970.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5
摘要 ( 681 )   HTML ( 1 )   PDF (1659KB) ( 9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城保护区是全球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迁徙种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近年来,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显著。应用MAXENT模型,结合丹顶鹤野外调查数据和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对2000-2013年盐城保护区丹顶鹤越冬生境变化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到道路距离、到养殖塘距离和到米草滩距离,以及到芦苇滩距离和到碱蓬滩距离分别是2000和2013年影响丹顶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000-2013年期间,盐城保护区内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持续减少,由94 571 hm2减少为22 365 hm2;适宜生境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分布格局由连续分布变为集中分布在核心区周围区域。丹顶鹤适宜生境丧失与保护区内碱蓬滩、泥滩、盐田面积大幅减少,养殖塘面积大幅增加有关。建议保护区在丹顶鹤越冬生境保护中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核心区湿地生境保护和恢复;(2)加强实验区和缓冲区人工湿地管护;(3)加强对保护区内人为干扰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胡尧, 李懿, 侯雨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71-97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6
摘要 ( 429 )   HTML ( 1 )   PDF (964KB) ( 7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省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甲酯(FAMEs)法系统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以及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均略显酸性,pH值高低依次为坡耕地、灌草丛、人工林和次生林,土壤电导率、容重和孔隙度有所波动;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养分含量高低大致依次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大小依次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碳源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后依次为酚酸类、氨基酸类和聚合物类,而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优势度指数(DS)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总体表现为次生林最高,人工林和灌草丛次之,坡耕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DS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和2分别能够解释变量方差的63.89%和18.55%,在主成分中贡献最大的是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土壤养分含量更高,更适合土壤微生物生存,这对于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污染控制与修复
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过程中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特征
靳红梅, 黄红英, 管永祥, 许彩云, 常志州, 钱玉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78-985.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7
摘要 ( 640 )   HTML ( 0 )   PDF (1424KB) ( 1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过程中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及其消减特征等问题,以苏南地区典型规模生猪养殖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冬季和夏季猪场废水处理各环节中四环素类(TCs)和磺胺类(SAs)抗生素的浓度及降解特征。结果发现,现有沼气工程进料浓度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对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和强力霉素(DOX)的去除率分别为12.9%~69.3%、20.4%~60.9%和25.3%~55.0%,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胺氯哒嗪(SCP)的去除率分别为13.8%~18.2%、46.8%~61.8%和18.1%~48.7%。冬季出料沼液中抗生素浓度远高于夏季,其中ρ(CTC)、ρ(SD)和ρ(SCP)平均值分别为0.887、0.492、和10.160 μg·L-1,直接还田存在生物安全风险。沼液后处理(如沉淀池和水生植物塘)对大幅降低沼液中TCs和SAs有积极作用,且夏季去除率(>90%)高于冬季,是沼液无害化处理和农田安全利用的重要措施。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是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特别是SAs)有效降解的重要手段。

凹凸棒石和海泡石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
王荐, 李仁英, 何跃, 吴运金, 焦少俊, 赵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86-991.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8
摘要 ( 581 )   HTML ( 0 )   PDF (1209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态批试验方法研究了凹凸棒石和海泡石对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并通过考察一定离子强度下,不同初始浓度、固液比、吸附时间和pH值对吸附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1 mol·L-1NaNO3离子强度下,高品位海泡石、凹凸棒石和低品位凹凸棒石对溶液中Cd2+的吸附量与初始浓度呈正比,与固液比呈反比;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结果,在给定离子强度25℃条件下黏土矿物Cd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品位凹凸棒石(33.67 mg·g-1)、高品位海泡石(25.55 mg·g-1)、低品位凹凸棒石(11.52 mg·g-1)和低品位海泡石(5.24 mg·g-1);Cd2+在海泡石、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较大,在pH值为2~4时吸附效果最好;凹凸棒石对Cd2+的吸附较为稳定,在3 h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离子强度为0.01 mol·L-1 NaNO3、Cd2+初始浓度为625 mg·L-1、黏土矿物添加量为15 g·L-1和pH值为2~4时,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品位海泡石、高品位凹凸棒石、低品位凹凸棒石和低品位海泡石。

改性玉米芯对K-2BP染料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许茂东, 范锦伟, 吴之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92-996.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19
摘要 ( 500 )   HTML ( 0 )   PDF (1037KB) ( 8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氨水对预处理过的玉米芯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玉米芯对活性艳红(K-2BP)染料的吸附行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玉米芯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对活性艳红K-2BP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pH值1.61、温度30℃和吸附时间10 h条件下吸附效果较佳,其饱和吸附量为22.936 mg·g-1,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反应级数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反应活化能为17.655 kJ·mol-1

药用植物三七对土壤中砷的吸收运转及形态转化
杜丽娟, 米艳华, 陈璐, 尹本林, 马杰, 和丽忠, 叶艳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997-1002.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0
摘要 ( 523 )   HTML ( 0 )   PDF (1047KB) ( 7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栽培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HPLC-HG-AFS)技术,研究了三七产地土壤及植株样品中砷(As)含量及其赋存的化学形态,以及三七对As的吸收运转及形态转化。结果表明,无机态的As(Ⅴ)和As(Ⅲ)是三七种植土壤中的主要赋存形态,且As(Ⅴ)含量远高于As(Ⅲ),约占总量的95%。三七植株中总As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根条 >剪口 >主根 >叶 >茎,说明根部吸收是土壤As进入三七的主要途径;而三七植株中各形态As分布规律因植株部位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As(Ⅲ):叶 >根条 >剪口 >茎 >主根;As(Ⅴ):剪口 >根条 >主根 >叶 >茎;二甲基砷(MMA):根条 >茎 >剪口 >叶 >主根。降低三七种植土壤As的生物有效性,深入研究As(Ⅴ)、As(Ⅲ)和MMA在三七不同部位相互转化的调控机制是缓解三七As毒害的重要途径。

螺虫乙酯在柑橘中的残留消减动态
吴文铸, 李菊颖, 何健, 陈全博, 单正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03-100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1
摘要 ( 805 )   HTML ( 0 )   PDF (1149KB) ( 9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液质联用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重庆市柑橘施用螺虫乙酯农药后的螺虫乙酯母体及代谢产物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消减动力学规律以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螺虫乙酯母体在苏州、福州和重庆柑橘中的消减半衰期分别为6.7~9.6、4.7~9.5和7.8~9.5 d,在土壤中的消减半衰期分别为1.4~2.3、1.3~4.9和2.3~3.6 d。在柑橘中按照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0 mg·kg-1)和最高推荐剂量的1.5倍(90 mg·kg-1)施用螺虫乙酯,施药2~3次时,收获的柑橘中螺虫乙酯含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值(1.0 mg·kg-1)。

农药风险评价技术在农药减量化中的应用
何健, 吴文铸, 孔德洋, 周艳, 焦少俊, 单正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08-1011.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2
摘要 ( 454 )   HTML ( 0 )   PDF (936KB) ( 8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苕溪流域农药施用量,降低该流域农药对水生生物的环境风险,通过调查苕溪流域防治卷叶螟虫(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飞虱(Delphacidae)和水稻纹枯病的农药品种及用量,以农药暴露模拟外壳为工具,运用农药风险评价技术分析其产生的环境风险,并根据风险选择农药品种及用量。结果表明:以吡蚜酮代替噻嗪酮可减少农药用量765 g·hm-2,以阿维菌素代替骄子可减少农药0.75 L·hm-2,以爱苗替代井冈霉素可减少农药4.27 L·hm-2,替代后常规农药总用量降低5.79 L·hm-2。同时该替代技术对试验区水稻产量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大多优于当地农户单独分散用药。由于控制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用药成本下降,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则增加。该技术在减少农药总施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农药对水生生物环境毒性的影响,从源头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化学污染物。

四溴双酚A和2,4,6-三溴苯酚对黄颡鱼的内分泌干扰毒性效应
张圣新, 刘济宁, 王蕾, 杨先海, 石利利, 刘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12-1017.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3
摘要 ( 446 )   HTML ( 0 )   PDF (1062KB) ( 9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四溴双酚A(TBBPA)及其降解产物2,4,6-三溴苯酚(TBP)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内分泌干扰毒性效应,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开展黄颡鱼幼体生长毒性试验,分析黄颡鱼的生长率并推导出TBBPA和TBP对黄颡鱼28 d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MORC)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URC);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分析测定黄颡鱼内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试物的浓度和黄颡鱼体重增长速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TBBPA对黄颡鱼体重增长率的MORC和URC分别为0.32和0.16 mg·L-1,TBP对黄颡鱼体重增长率的MORC和URC分别为0.64和0.32 mg·L-1,TBBPA较TBP具有更高的毒性。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黄颡鱼内脏中ACTH和VTG含量与对照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TBP对黄颡鱼内脏中VTG无显著影响,但在其质量浓度为0.64 mg·L-1时可显著降低ACTH含量。推测TBBPA和TBP是潜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施氏假单胞菌PFS-4的筛选、优化固定及其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性能
张可, 吴艺琪, 陈伟, 格桑, 陈佳, 罗鸿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18-1023.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4
摘要 ( 569 )   HTML ( 1 )   PDF (1188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长期施用二氯喹啉酸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以二氯喹啉酸为碳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PFS-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将菌株PFS-4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以麦秆吸附-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对菌株进行复合固定,采用正交实验对固定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温度、pH值、碳源对固定化菌剂降解二氯喹啉酸的影响;考察固定化菌剂对污水中二氯喹啉酸的去除效果,并对比分析游离菌及固定化菌剂去除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5%,CaCl2为4%,菌胶比1:2,交联时间5 h。在温度为30℃、pH值为7的条件下,经5 d培养,固定化菌剂对500 mg·L-1二氯喹啉酸降解率为92.3%。在处理污水中二氯喹啉酸时,游离菌的降解能力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而对固定化菌剂降解率影响相对较小,去除率保持在64%以上。麦秆吸附-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菌剂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好缓冲性,可用于微生物降解菌的开发利用。

研究方法
河北坝上地区草地退化指示种的高光谱特征波段识别
郝芳芳, 陈艳梅, 高吉喜, 吕国旭, 田美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24-1029.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5
摘要 ( 523 )   HTML ( 1 )   PDF (1475KB) ( 10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草地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实时、准确地监测草地的退化具有重要意义。高光谱遥感能够大幅度提高草地退化进程中植被结构退化的识别精度,为草原退化研究开辟新领域。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植被结构退化鉴别时,特征波段的选择和提取至关重要。根据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对河北坝上地区3种退化指示种和2种优势物种光谱反射曲线进行对数变换处理,采用均值置信区间对原始光谱和变换处理后的对数光谱进行波段选择,提取了退化指示种的光谱特性,并利用Manhattan距离对所选择的波段进行识别检验。结果表明:(1)与2种优势物种苔草(Carex pediform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相比,退化指示种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特征波段为402~412 nm,冷蒿(Artemisia frigid)的特征波段为627~689、715~929和929~1 033 nm,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的特征波段为705~721 nm;(2)在上述特征波段内,同种植被的Manhattan距离值显著小于异种植被的Manhattan距离值,狼毒、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的Manhattan距离值分别为0.006 6、0.310 1和0.385 5;(3)在可见光范围内,退化植被与主要优势植被的光谱差异不明显,经对数变换后,其差异被放大,易于提取特征波段,且基于均值置信区间的植被原始光谱曲线与对数光谱曲线相结合方法的特征提取结果更精细,最终确定狼毒的特征波段为402~412 nm,冷蒿的特征波段为627~689、758~924和940~1 033 nm,星毛委陵菜的特征波段为705~721 nm。

基于生态风险的铅(Pb)土壤环境基准研究
郑丽萍, 龙涛, 冯艳红, 张亚, 林玉锁, 王国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30-1035.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6.026
摘要 ( 530 )   HTML ( 2 )   PDF (1027KB) ( 1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特定受体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临界限值。环境基准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通过文献调研筛选获得土壤Pb的生态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所获生态毒理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基于95%物种保护水平,外推得到基于生态风险的Pb的土壤环境基准值为80.5 mg·kg-1。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土壤环境基准值相比,笔者研究得到的外推基准处于中等偏保守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制订保护陆生生态物种的Pb土壤环境标准值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