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5
  
区域环境与发展
泸州市农业碳收支时空变化及公平性评价
罗红, 罗怀良, 李朝艳, 熊静芸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09-41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431
摘要 ( 356 )   HTML   PDF (2613KB)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泸州市空间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参数估算法及IPCC清单估算法估算该市2006-2015年农业生产碳收支状况,并用生态承载系数及经济效率系数进行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结果表明:(1)2006-2015年该市农业碳吸收量由166.47×107 kg增长到188.38×107 kg,水稻碳吸收占比最大。农业碳吸收强度由2006年的8×103kg·hm-2上升到2015年的8.96×103 kg·hm-2,其中龙马潭区叙永县明显减弱,而泸县和合江县显著增强。(2)研究期该市农业碳排放量由144.02×107 kg减少到127.71×107 kg,其中牲畜养殖是最大排放源。农业碳排放强度由2006年的6.92×103 kg·hm-2下降到2015年的6.07×103 kg·hm-2,其中龙马潭区、纳溪区、叙永县和古蔺县明显减弱,而泸县显著增强。(3)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江阳 > 龙马潭 > 泸县 > 合江 > 纳溪 > 古蔺 > 叙永;农业经济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龙马潭 > 江阳 > 泸县 > 合江 > 纳溪 > 古蔺 > 叙永。(4)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北部平原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其他地区的农业碳减排压力,南部山区农业碳排放则加重了该市农业碳减排压力。

内蒙古兴安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敏感性分析
高红霞, 唐红艳, 李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19-42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370
摘要 ( 369 )   HTML   PDF (1526KB) ( 6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兴安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基于兴安盟8个气象观测站1973-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兴安盟地区1973-2017年生长季(4-9月)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响应曲线和敏感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时段内ET0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T0对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兴安盟生长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水汽压呈上升趋势,后3者变化趋势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近45 a来兴安盟生长季ET0平均值为765.9 m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突泉县大部以及科右中旗中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阿尔山市西北部。兴安盟生长季平均日参考蒸散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兴安盟1973-2017年生长季日平均ET0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5个特征明显的阶段。(3)近45 a来,阿尔山、索伦、巴彦呼舒生长季平均日ET0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突泉变化趋势不明显,音德尔、乌兰浩特呈弱下降趋势。(4)兴安盟生长季ET0对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为正敏感,且对气温最敏感,其次是平均水汽压,对平均风速敏感性最低,仅对平均水汽压负敏感。(5)ET0对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水汽压的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东部和南部地区,北部大部以及东南角为ET0对平均风速敏感区。

太湖西部沉积物磷形态剖面分布和成因分析
王一楷, 李振国, 陈志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26-432.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259
摘要 ( 511 )   HTML   PDF (1277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法,分析了太湖西部湖区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异和成因。结果表明,该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整体上呈现自表层向下递减的趋势,显示出磷污染在表层聚集的特征;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和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存在空间差异,西南湖区由于近期磷污染减少,表层磷含量呈缓慢降低趋势;受盛行风向、湖区位置和周边环境影响,太湖西北部沉积物中磷污染水平整体上高于西南部。西部湖区TP含量为337.27~1 081.87 mg·kg-1,无机磷(IP)是构成沉积物TP的主要部分,占TP含量的55.27%~97.93%;钙结合态磷(Ca-P)是I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IP的44.14%~89.30%。TP和IP、IP和Ca-P含量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表明IP含量影响TP含量;TP和Fe/Al-P含量的相关关系显著,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外源污染是沉积物中磷污染的主要来源。

春季枯水期黑河水体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王昱, 卢世国, 刘娟娟, 时文强, 郭亚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33-44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393
摘要 ( 351 )   HTML   PDF (8909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2017年4月黑河干流17个采样点的11个水物理化学指标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探讨春季枯水期黑河水体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水体理化性质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较好,但中游ρ(TN)介于2.25~2.65 mg·L-1之间,超出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由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得出水质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组1为黑河的上游上段,组2为上游下段,组3为中游段,影响分类结果的指标为水温、TN浓度、TP浓度和COD。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空间上引起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组1主要体现为pH值、TP浓度、NH4+-N浓度和COD;其余指标如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浓度、盐度、TN浓度、DO浓度和NO2--N浓度则体现在组3中。综合主成分得分情况表明空间上河流水质在组2最优,组1次之,组3最差,说明春季枯水期黑河梯级水电开发对污染物的截留效应和阻隔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下游水质;而中游水质变差则与农业径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密切相关。

基于VMOD模型的若尔盖泥炭沼泽地下水数值模拟
鲁瀚友, 李志威, 胡旭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42-45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190
摘要 ( 294 )   HTML   PDF (8530KB)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若尔盖泥炭沼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生显著的面积萎缩,导致其失水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自然沟道的溯源下切与横向侵蚀,进而疏干沟道两侧沼泽的地表水和泥炭层的地下水,加速泥炭沼泽地的萎缩。基于2016-2017年夏季野外观测与Visual MODFLOW地下水模型,分别研究局部2种典型泥炭地的地下水运动和沟道对泥炭地地下水的横向水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流运动偏向于沟道方向,且当沟道切穿泥炭层后此趋势更加显著,垂直沟道方向水力梯度约增大79%。证实自然沟道不仅在降雨期对地表水具有排水作用,其溯源下切直至切穿泥炭层的过程促进沟道两侧地下水在非降雨期不断流失,并在河道两侧形成泥炭沼泽的疏干带。该研究对若尔盖湿地修复与保护中沟道切穿泥炭层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自然保护与生态
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京区域)急需保护物种的空间分布、热点识别及保护成效评价
陈龙, 刘春兰, 马明睿, 乔青, 裴厦, 刘晓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51-45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300
摘要 ( 423 )   HTML   PDF (15337KB) ( 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识别急需保护物种集聚分布的热点地区,从而分配更多资源予以保护,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京区域为案例区,提取待保护目标物种的分布范围,识别目标物种集聚的热点区域和空缺区。研究发现热点区主要分布于北京与河北交界的门头沟区百花山和东灵山区域、延庆区的松山区域、怀柔区的喇叭沟门区域以及密云区的雾灵山区域。除十字兰和刺楸外的其余46种目标物种已受到不同程度保护,但保护效率仍有待提升。此外,研究还识别出急需保护但尚未划入自然保护区的空缺区域约339 km2。建议针对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扩建保护区以及保护小区或生态保护红线等不同方式提升现有保护效果。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现有保护网络体系,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生草对油橄榄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焦润安, 李朝周, 刘高顺, 闫士朋, 焦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59-46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199
摘要 ( 404 )   HTML   PDF (974KB) ( 6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果园生草制可提高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果树,而AMF侵染可促进果树营养吸收。为了给油橄榄园筛选菌根侵染率高的草种,探究生草对油橄榄根际土壤AMF多样性的影响,以盆栽油橄榄根系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内移栽油橄榄苗,环形穴播不同牧草(白三叶、红三叶和百喜草)的方式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从4种间作处理的油橄榄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4属19种AMF,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是油橄榄根际土壤AMF的优势属;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孔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foveata)、明球囊霉(Glomus clarum)、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e)和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为油橄榄根际土壤AMF的优势种。不同生草处理油橄榄AMF的种类和优势种上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间作百喜草和红三叶处理的油橄榄AMF种类最多,生草种类对油橄榄根际土中AMF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间作百喜草处理油橄榄根际AMF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处理。生草促进了油橄榄根际土壤中AMF对油橄榄根的侵染,使AMF孢子密度增加。间作百喜草和白三叶处理的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含量显著高于红三叶和无草处理;间作百喜草、白三叶和红三叶处理的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草处理。果园生草能增加油橄榄根际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特别是间作百喜草处理对微生物量磷以及间作白三叶和红三叶处理对微生物量氮的影响较为明显;间作百喜草对油橄榄根际AMF的增进效果好于间作白三叶、红三叶和无草种植。可见,生草提高了油橄榄根际土壤AMF多样性,且以间作白喜草效果最为显著。

浙江省开化县钱江源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鸟类多样性
龚浩林, 曹铭昌, 崔鹏, 雍凡, 邵明勤, 蒋剑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69-47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239
摘要 ( 530 )   HTML   PDF (8424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2015年夏季和冬季,采用样线法对浙江开化县钱江源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2目39科112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两季总体而言留鸟种数最多,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7.14%,夏候鸟和冬候鸟各占19.64%。夏季留鸟(67.90%)比例高于冬季(61.25%)。区系方面,东洋界最多(57.14%),其次为古北界(38.39%),夏季东洋界鸟类(70.37%)比例高于冬季(52.50%)。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高于周边区域。夏季农田村庄(农田村庄周边分布有丘陵)和城镇用地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较高,次生林优势度指数最高;冬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最高的生境是农田村庄,物种数最低的生境为天然林。研究结果表明,中度干扰强度的生境(周边有丘陵的农田村庄)对鸟类多样性的保护起重要作用,而天然原生林对保护濒危鸡形目鸟类起重要作用,因此这2种生境均应得到很好的保护。

包头南海子湿地赤膀鸭(Mareca Strepera)组织与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刘利, 张乐, 刘云鹏, 李文秀, 苗春林, 刘晓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76-483.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126
摘要 ( 402 )   HTML   PDF (9150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环境中重金属对赤膀鸭(Mareca strepera)健康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内蒙古包头南海子湿地赤膀鸭组织(胸肌、心肌、肾脏、肝脏及骨骼)及环境因子(水、土壤、丝藻、鱼虾和沉积物)中砷(As)、铬(Cr)、镉(Cd)、汞(Hg)4种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赤膀鸭组织与环境因子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为:As主要蓄积在心肌和肾脏中,Cr主要蓄积在胸肌中,Cd主要蓄积在肾脏中,Hg在赤膀鸭各组织间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含量与环境因子中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富集现象,表明其可作为环境污染的评价指标。(3)与国外研究相比,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已超过其他地区鸭科鸟类的平均含量水平,这可能对赤膀鸭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另外,环境因子中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尤其水中Hg、Cr和Cd 3种元素分别是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标准值的约500、375和38倍,说明当地重金属污染较重,管理部门应重视并采取有效管控和治理措施,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青海省祁连县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特征与月度变化规律
李雷雷, 鲍敏, 张营, 马本双, 旦智措, 陈振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84-49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130
摘要 ( 470 )   HTML   PDF (955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6-2017年对青海省祁连县的5种生境(农田生境、草原生境、河漫滩生境、高寒灌丛草甸生境和森林生境)中蝴蝶的群落特征以及月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蝶类的相似性有所差异,表现为河漫滩和森林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516),其次是农田和草原生境(0.513),相似性系数最低的为农田和高寒灌丛草甸生境(0.250),农田和森林生境、高寒灌丛草甸和森林生境的相似性系数也较低,分别为0.257和0.286;在高寒灌丛草甸、草原和森林生境中蝶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在森林生境中蝶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原(0.259)、森林(0.246)、农田(0.230)、河漫滩(0.213)和高寒灌丛草甸生境(0.129);蝴蝶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部分月份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在各月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生境的蝶类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主要与海拔梯度、植被类型和植物构成密切相关;不同月份蝴蝶各指数间的差异性取决于植物的物候期和温度差异等因素。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及其时间稳定性剖面分布
李紫恬, 王盛萍, 袁亚男, 王旭, 牛勇, 张志强, 朱金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491-49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356
摘要 ( 454 )   HTML   PDF (1924KB)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了解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对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SM)及其时间稳定性的影响,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华北土石山区北京八达岭林场内分别选取阴、阳坡的高、中、低3个密度等级油松样地,观测0~60 cm土壤深度SM,统计分析不同林分密度对剖面SM的影响,并采用平均相对偏差(MRD)、标准差(STD)和时间稳定性指数(ITS)等指标分析SM的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当水分环境条件较好时(如阴坡)密度对SM没有显著影响,只在水分条件较差情况下(如阳坡或平水年)不同密度间SM差异才有一定体现;(2)从SM剖面分布看,密度越高表层(0~20 cm)SM越低;而阴坡次表层(>20~40 cm)和深层(>40~60cm)则SM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表明阴坡油松植被密度的增大并没有引起显著的土壤干旱;(3)高密度STD值更低,SM较为稳定,且该现象在阳坡更明显。总体来看,随着SM增大,阴坡和阳坡ITS不同程度增大,但阳坡较阴坡ITS分布更为分散,ITS均值较大,而阴坡ITS分布更为集中,均值相对较小,进一步证实阴坡密度增大并没有引起显著的土壤干旱。因此,该地区种植密度对阳坡SM及其稳定性影响更明显,阳坡宜采用低密度林分种植。

污染控制与修复
油菜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谭丽超, 程燕, 朱昱璇, 卜元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500-50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137
摘要 ( 1167 )   HTML   PDF (779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油菜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测定了9种常用于防治油菜蚜虫的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商值法开展喷施场景下的蜜蜂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以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计,下同)、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虫嗪悬浮剂、5%丁硫克百威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蜜蜂均为高毒,但对蜜蜂的风险水平却不尽相同,其中25%噻虫嗪悬浮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水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蜜蜂的风险不可接受,5%丁硫克百威乳油可通过减少用量来降低对蜜蜂的风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和低毒,也需要通过减少用量来降低对蜜蜂的风险;5%啶虫脒乳油、48%噻虫啉悬浮剂和25%吡蚜酮悬浮剂对蜜蜂的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低毒和低毒,风险可接受。因此油菜蚜虫防治可优先选用对蜜蜂风险性低的品种(噻虫啉、吡蚜酮),建议施用其他杀虫剂时避开养蜂区和蜜源期,降低对蜜蜂的毒性风险。

不同牛粪化肥配施比例下水稻田-沟-塘系统的水质及植物特征
王春雪, 李敏, 陈建军, 舒正文, 李元, 祖艳群, 王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506-514.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349
摘要 ( 1311 )   HTML   PDF (1392KB) ( 5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牛粪化肥配施条件下稻田-沟塘系统的水质及植物特征,以不同的牛粪化肥配施比例下的水稻田及人工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定点定期采集系统水样并分析水质状况,并分析沟塘中植物和水稻的生物量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田中70%化肥+30%牛粪处理的田面水T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施肥处理,而各处理间COD虽有显著差异,但都处于较低水平(地表Ⅲ类水标准),TN、NO3--N和NH4+-N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且水稻产量及氮、磷含量都较高;沟塘系统对稻田退水的净化效果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COD净化率为28.91%~51.77%,TP为79.59%~91.57%,TN为4.19%~46.28%,NO3--N为6.82%~31.26%,NH4+-N为7.77%~41.42%;沟塘系统的植物生物量以野菱(Trapa incis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最高,为13.55 t·hm-2w(N)最高是羽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为16.26 g·kg-1w(P)最高是茭白(Zizania latifonia)+高羊茅(Festuca elata),为2.91 g·kg-1;综合生物量和氮磷含量,N、P产出最高的分别是羽状狐尾藻和野菱+白三叶,产出量分别为100.26和39.43kg ·hm-2。因此,牛粪替代化肥处理以30%的替代量为最优,稻田-沟-塘系统能够高效净化水体中牛粪带来的TP和COD,以羽状狐尾藻和野菱+白三叶净化效果最佳。

重金属在土壤-葡萄体系中的富集和迁移规律
庞荣丽, 王书言, 王瑞萍, 党琪, 郭琳琳, 谢汉忠, 方金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515-52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410
摘要 ( 699 )   HTML   PDF (947KB)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重金属在园地土壤-葡萄体系中的富集及迁移特征,于果实成熟期采样,系统分析土壤以及葡萄根、茎、叶、果实中重金属元素Pb、Cd、Cr、Ni、Cu、Zn、Hg和As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葡萄植株不同器官中分布各异,Pb、Cr、As、Ni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为根 > 叶 > 茎 > 果实,Zn、Cu、Hg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为叶 > 根/茎 > 果实,Cd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为茎 > 根 > 叶 > 果实。葡萄植株平均富集系数Cd为1.64,Zn接近1.00,其余远小于1.00。根据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可分为3类:第1类是Cd,富集能力较强;第2类是Zn,具有一定富集能力;第3类是Cr、Pb、Ni、Hg、As、Cu,无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在土壤-葡萄体系中迁移特征各不相同,其中Zn在根-土、根-茎和茎-叶间迁移能力强,在茎-果间迁移能力弱;Cd在根-茎间的迁移能力很强,在茎-叶和茎-果间迁移能力弱;Cu在根-茎和茎-叶间迁移能力较强,在根-土和茎-果间迁移能力弱;Hg在茎-叶间迁移能力很强,Cr、Pb、As和Ni在茎-叶间也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在其他界面迁移均受到一定的阻碍。

研究方法
黄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体积含水率表征与反演
罗古拜, 曹银贵, 白中科, 况欣宇, 王舒菲, 宋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529-537.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506
摘要 ( 390 )   HTML   PDF (32242KB) ( 8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采样称重法、探地雷达(GPR)探测法、方差分析法、拟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复垦地重构土壤剖面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深度差异在GPR信号图中的特征,并建立土壤体积含水率和介电常数的耦合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排土场不同位置及同一剖面不同深度处重构土壤剖面体积含水率差异明显。(2)P2剖面在10~20和50~60 cm深度处呈现2个明显的峰值,P5剖面0~20 cm深度内土壤体积含水率较高,标准偏差达4.84%。(3)通过对比发现Topp模型计算出的土壤体积含水率略高于采样实测出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采样实测和Topp模型计算出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3.20%,最小为0.13%,平均偏差率为13.42%。(4)拟合关系模型反演出的土壤体积含水率略低于采样实测出的土壤体积含水率。2种方式测量出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3.11%,最小为0.23%,平均偏差率为9.83%。因此,GPR可用于分析矿区重构土壤的体积含水率差异。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丰富矿区土壤重构的基本原理,也为采用GPR技术进行无损探测土壤体积含水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部典型煤矿区水体污染遥感监测应用
王喆, 余江宽, 路云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538-544.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100
摘要 ( 370 )   HTML   PDF (2134KB) ( 4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Sentienl-2A(哨兵2号)和ZY-3(资源三号)卫星数据,通过高空间分辨率目视解译与短波红外(SWIR)经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神东和准格尔2个西部典型煤矿区内煤尘水体污染开展提取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井工开采为代表的神东矿区还是露天开采为代表的准格尔矿区,煤矿开采活动造成的地表水体污染均十分严重,其中神东矿区污染水体面积占总地表水体的比例约为86.44%,准格尔矿区污染水体面积占总地表水体的比例约为74.82%;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为煤尘颗粒和洗煤废水,矿区内部水体、周边水系、黄河干流呈现轻度至重度污染,临近矿区、流动性差、循环慢的水体污染情况更严重。该方法优于传统目视解译,其人为干预少,理论依据明确,可快速开展定性评价,能在宏观层面为矿区管理者提供指导,可用于煤矿区开展长期动态监测。

目录
目录封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0-0. 
摘要 ( 80 )   PDF (1561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污染控制与修复
不同时间下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钝化效果
田雪, 周文君, 张正蕊, 李军娟, 高育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4):  522-52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416
摘要 ( 553 )   HTML   PDF (924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凹凸棒土及石灰制备的6种不同钝化剂在90 d内对土壤中镉(Cd)和铅(Pb)的钝化效果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90 d的钝化期,除海泡石+石灰(1:2)外,其余5种钝化剂对Cd的钝化率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种钝化剂对土壤中的Cd钝化率均达到45%以上。对Pb的钝化率均在钝化的第90天达最大,且含凹凸棒土组分的钝化剂达50%以上。(2)就单一材料制备的钝化剂而言,海泡石对土壤中的Cd和Pb的钝化率更高。在复合钝化剂材料中,凹凸棒土与石灰1:2比例制备的钝化剂对土壤Cd中Pb的钝化效果均为最好。除凹凸棒土+石灰(2:1)外,其他5种钝化剂对Cd的钝化率均高于Pb,且黏土矿物+石灰比例为1:2制备的钝化剂钝化效果优于2:1。(3)6种钝化剂对Pb的钝化能力均大于Cd。凹凸棒土+石灰(1:2)对Cd和Pb的钝化能力均最强,且6种钝化剂对Cd和Pb的总钝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凹凸棒土+石灰(1:2)、凹凸棒土/凹凸棒土+石灰(2:1)/海泡石、海泡石+石灰(1:2)和海泡石+石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