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25
  
目录
封面目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0-0. 
摘要 ( 110 )   PDF (1850KB)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论与综述
氧化石墨烯复合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志伟, 徐斌, 张毅敏, 巴翠翠, 汤志凯, 顾诗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25-123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47
摘要 ( 505 )   HTML   PDF (747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石墨烯(GO)复合膜基于良好的亲水性、丰富的官能团、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在膜分离领域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GO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真空过滤法、旋涂法、层层自组装法、掺杂法和共混法等,介绍了其在微污染水体和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GO复合膜对污染物的分离机理,并对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区域环境与发展
中国农牧业碳排放时空变化及预测
徐丽, 曲建升, 吴金甲, 韦沁, 白静, 李恒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32-124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884
摘要 ( 459 )   HTML   PDF (1765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主要粮食作物、农资投入和牲畜数据,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6年农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变动指数、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趋势外推、灰色预测和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差优选组合模型预测2017-2022年农牧业碳排放状况。结果表明:1997-2016年农业大环境向好,多省碳排放增加,重心向西北移动,主体区域在胡焕庸线右侧。但多省牧业碳排放降低,重心在河南境内摆动,主体区域扩大并向东南-西北扭转;农业碳排放高值区向东北三省和黄淮海转移,牧业碳排放高值区集中于传统区域和中部地区;组合模型预测优于单一模型,到2022年农业碳排放延续历史趋势但年均增速降低,牧业碳排放达到1.13×108 t,年均增速提高。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碳功能测算与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杜江, 罗珺, 王锐, 王新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42-125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92
摘要 ( 530 )   HTML   PDF (1538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思想与碳足迹原理,以8种农作物排放的CO2、CH4与N2O为对象,利用1991-2016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产出省级数据,测算了种植业的碳足迹。结果显示:(1)主产区碳排放总量增加38.08%,各排放源占比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水稻种植(36.76%)、农业投入(33.42%)、秸秆燃烧(17.94%)和农田氮肥施用(11.88%);(2)碳汇量增长54.28%,薯类和棉花的碳汇量逐年减少,其他农作物逐年增加,且水稻、小麦、玉米的年均碳汇量远大于其他作物;(3)碳汇以水稻为主的有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以小麦为主的有河南、山东,以玉米为主的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4)碳足迹(净碳排放量)表现出随时间推移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特征,1991-2016年共增长12.17%。实证结果为农业碳减排的方向与思路提供了参考。
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丁宝根, 杨树旺, 赵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52-125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58
摘要 ( 420 )   HTML   PDF (935KB) ( 5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01-2017年长江经济带种植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以及种植业物资投入等统计数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揭示该区域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并利用对数平均权重的迪氏分解(LMDI)模型分析该区域种植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量整体上得到有效控制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各省市种植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种植业碳源以化肥为主,其占比超过50%,且化肥、农药和翻耕的投入比重呈下降趋势。(2)农业经济水平是该区域种植业碳排放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是种植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结构整体上对种植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规模整体上对种植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论,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技导向、优化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低碳、绿色、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规制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林丽梅, 韩雅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59-1267.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40
摘要 ( 316 )   HTML   PDF (1193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源头上厘清规模化生猪户的环境友好行为逻辑养殖是提升养殖污染管制政策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规模化养猪户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心理认知、行为意向、行为实施成本和环境规制情境4个主范畴对养猪户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各变量影响环境行为的方式和路径各异:心理认知是前置变量,行为意向是认知-行为的中介变量,行为实施成本是内部情境变量,环境规制情境是外部情境变量;探索并阐释了上述主范畴对生猪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机制。据此,提出丰富宣传教育措施、发挥非正式制度以促使养猪户治污意识内化,依靠协商与对话方式以及技术、经济支持手段降低环境行为实施的相对成本,完善奖惩措施和补偿机制,促进生猪养殖全过程治理和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等政策建议。
桂北某铅锌矿影响区土壤和柑橘中重金属含量及柑橘产业再优化研究
宋波, 田美玲, 庞瑞, 周浪, 吴勇, 钟雪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68-1273.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850
摘要 ( 537 )   HTML   PDF (748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桂北某铅锌矿影响区柑橘地土壤和柑橘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并探究当地柑橘产业绿色发展模式,采集当地柑橘地土壤样品131个,柑橘类水果样品(橘子58个、金桔13个)共71个,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AFS-9700)、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AA 700)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Optima 7000)测定优先控制污染物As、Pb和Cd的含量,并通过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柑橘地土壤pH值的算术平均值为6.07,表现为弱酸性;土壤重金属As污染程度为安全水平,w(Pb)和w(Cd)分别达91.40和0.906 mg·kg-1,Pb和Cd污染程度都属于重度污染水平;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4.90,属于重度污染水平。铅锌矿影响区种植的柑橘类水果,橘子中As、Pb和Cd含量均远远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限值,金桔中Cd含量均超过标准限值,显示金桔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为发展健康绿色的柑橘产业,建议通过柑橘品种优化、种植结构优化和施肥模式优化等措施进行改善,也可通过植物萃取技术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天津地区环境持久性药物污染物残留水平调查
孟迪, 汪贞, 古文, 周林军, 范德玲, 王冬梅, 刘济宁, 石利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74-128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053
摘要 ( 518 )   HTML   PDF (1213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环境持久性药物污染物(EPPPs)的污染问题,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调查分析了22种环境持久性药物污染物在天津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水源地水样中有19种EPPPs的检出率为100%,质量浓度范围为0.21~0.69 μg·L-1,平均值为0.43 μg·L-1。地表水样中,除吉他霉素检出率为80%外,其余21种EPPPs的检出率均为100%,质量浓度范围为0.52~3.88 μg·L-1,平均值为1.60 μg·L-1。沉积物样中共检出11种EPPPs,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0.04~1.10 μg·kg-1,平均值为0.52 μg·kg-1。其中蓟县于桥水库、蓟运河滨海新区段水样和独流减河滨海新区段沉积物样中检出的EPPPs残留水平较高,水体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与菲诺洛芬检出浓度较高,沉积物中则为吲哚美辛、水杨酸及氟苯尼考。对比国内外其他地区,天津地区水环境中EPPPs残留处于较高水平。
自然保护与生态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康晓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82-128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44
摘要 ( 371 )   HTML   PDF (893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并愿意继续参与的牧户占比更大,不同类型牧户补奖态度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由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禁牧型牧户的放牧行为限制较多,对牧户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带来较大消极影响,该类牧户对现行补奖政策的接受度较低。草畜平衡型牧户对草场的依赖程度与禁牧型牧户相比有所减轻,牧户对于补奖标准的公平性评价越高,牧户拥有的人均草场面积越广,家庭生计多样性指数越大,牧户越愿意继续参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因此,建议健全牧户补奖参与机制,多措并举提升牧户畜牧业收入和非牧收入,完善补奖配套机制以提升禁牧户福利水平。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地域分异过程与补偿阈值
樊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89-129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64
摘要 ( 318 )   HTML   PDF (13714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当前地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也是人地关系具象化的表征物。针对岷江上游低阈值生态安全、高风险生态退化、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区域特征,初步探索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地域过程与补偿阈值的研究方法,为该区域的生态文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5-2010年间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的地域分异特征显著,生态补偿额度的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2010年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3.70×109和0.62×109元,而2010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5年减少13.17×109元,造成研究区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林地和草地对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较大,空间上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人口修正的生态补偿额度为正值的区域集中在岷江上游的西北地区和正东部,负值区域集中在黑水、松潘和理县附近;乡镇面积修正的生态补偿额度为正值的区域集中在松潘和黑水县,而负值区域集中在茂县和汶川县附近;综合修正生态补偿额度为负值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北地区,而正值区域集中在黑水、松潘和理县。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的耦合关系以及藏羌民族生态补偿的科学分配提供数据支撑。
林窗大小对2种针叶林更新效果的初步分析
刘伟, 王敏彪, 杜有新, 尤根彪, 王军峰, 练发良, 何小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299-1306.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56
摘要 ( 537 )   HTML   PDF (898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采伐林窗对2种人工林更新效果的影响,在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选择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以林下为对照,比较了通过采伐获得的不同大小林窗(50~500 m2)内人工和天然更新植物效果。结果表明:(1)10个人工更新树种在杉木林中生长优于马尾松林,马尾松林中枫香、无患子、山乌桕和细柄蕈树生长情况好于其他树种,杉木林中枫香、山乌桕、南方红豆杉、无患子和细柄蕈树生长情况好于其他树种。(2)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南方红豆杉生长,特别是对树高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林窗大小对木荷地径和树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林分和林窗的交互作用对除朴树、闽楠和浙江楠外的其他树种均有显著影响。(3)不同大小林窗下天然更新植物物种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分类型对物种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Simpson生态优势度没有影响。2种林分林窗间天然更新植物相似度介于0.4~0.9之间,同一林分林窗间物种相似度均大于林窗与对照之间。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可采伐中等林窗(250 m2),目标更新树种可选枫香、无患子、细柄蕈树和木荷;杉木林以大(500 m2)或小林窗(50 m2)为主,可选树种有枫香、南方红豆杉、山乌桕、无患子和细柄蕈树。
山茶品种花色变异与花青苷的关系
李辛雷, 王洁,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07-1313.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043
摘要 ( 803 )   HTML   PDF (652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分析山茶(Camellia japonica)白色、粉色、红色和黑色4个色系22个品种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其花色变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其花色变异与花青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山茶花色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茶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7种花青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O-β-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Cy3G)、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半乳糖苷(Cy3GaECaf)、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葡萄糖苷(Cy3GECaf)、矢车菊素-3-O-[6-O-(Z)-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ZpC)、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半乳糖苷(Cy3GaEpC)和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EpC)。山茶品种白色花瓣中均未检测到花青苷,粉色、红色和黑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均为Cy3G、Cy3GEpC和Cy3Ga;红色花瓣中花青苷总量及Cy3G、Cy3GEpC和Cy3Ga含量远高于粉色,黑色花瓣中花青苷总量及Cy3G、Cy3GEpC和Cy3Ga含量远高于红色和粉色花瓣。从粉色、红色到黑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含量及花青苷总量明显增加,Cy3Ga和Cy3G比例升高,Cy3GEpC比例降低。Cy3G和Cy3GEpC是决定山茶品种花色的主要花青苷,其含量的积累可导致花瓣红色程度增加。
山西南部山地蝴蝶多样性与生态位差异比较研究
郝淑莲, 薛琪琪, 冯丹丹, 李晓菲, 刘杨, 张志伟, 门丽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14-132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663
摘要 ( 721 )   HTML   PDF (756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山西南部地区的蝴蝶物种分布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蝴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应用样线法对落叶阔叶林、旱田、常绿针叶林、灌丛和果园这5种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及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蝴蝶4 242只,隶属1总科5科65属共101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研究区的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计算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各科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蛱蝶科(3.174) > 灰蝶科(1.924) > 粉蝶科(1.630) > 弄蝶科(1.420) > 凤蝶科(1.146);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7.915) > 落叶阔叶林(7.645) > 常绿针叶林(7.622) > 果园(6.904)>旱田(5.684)。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多样性差别明显。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差别不大,都在0.6以上;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在0.9以上,说明山西南部山地的各科蝴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无明显差别。
云南高原异龙湖噬藻体psbA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
李春筱, 刘婷婷, 刘玉珊, 刘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22-132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774
摘要 ( 558 )   HTML   PDF (1974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噬藻体作为一类感染蓝藻的特异性病毒,广泛分布于不同水生态系统中。作为噬藻体的一种靶标基因,编码光合作用反应中心D1蛋白的基因psbA不仅可用于揭示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还可用于探索噬藻体与其宿主蓝藻之间的关系。该文以云南高原富营养化湖泊异龙湖为研究对象,以psbA基因为分子标记,从异龙湖浓缩水样中共获得15条噬藻体psbA环境序列。基于噬藻体的psb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异龙湖水样噬藻体光合作用基因psb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异龙湖水体中噬藻体psbA基因类群与海洋、其他淡水湖和日本稻田水体中psbA基因类群不同,与中国东北稻田的生态类群进化距离较近,进化相对独立。异龙湖水体中存在新的噬藻体类群,并且不同季节水样中噬藻体psbA基因序列存在差异,秋季其遗传多样性更加丰富。
污染控制与修复
复配膨润土颗粒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动态吸附研究
孙倩钰, 周俊, 吴慧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30-1337.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28
摘要 ( 488 )   HTML   PDF (1234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经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插层后的钙基膨润土造粒,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制成颗粒吸附剂。在降流式固定床柱中研究水中诺氟沙星(NOR)的动态吸附,分别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床层高度以及溶液进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实际应用的经济性和高效性,选取吸附柱的最佳运行条件:初始ρ(NOR)为2 mg·L-1、溶液pH=3、空床接触时间(EBCT,TEBC)为20 min、床层高度(H)为15 cm、流速(Q)为1.33 mL·min-1,在此条件下NOR的去除率均可达到70%以上,复配改性膨润土颗粒(C/S-Mt)对NOR的穿透时间增加270 min,最大吸附量(qt)增大约910 μg,平衡吸附量比未改性的原土颗粒(Ca-Mt)提高约330 μg·g-1。利用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对吸附柱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种模型分别可以较准确地对吸附柱的平衡吸附量和50%的穿透时间进行预测分析。
固定化Acinetobacter sp.T1细菌处理河道氨氮污染的研究
肖尧, 吴晨捷, 蒋庆肯, 蓝际荣, 邬建勋, 孙燕, 杜冬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38-134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69
摘要 ( 331 )   HTML   PDF (1007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吸附固定在无机载体上的高效脱氮细菌Acinetobacter sp.T1去除城市河道及底泥中的氨氮。从沸石、活性炭和硅藻土中选出最佳固定载体,优化固定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并进行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Zeta电位,能固定更多的细菌,因而以硅藻土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细菌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率。同时,细菌T1在温度为35℃、pH值为8、摇床转速为90 r·min-1、固定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在硅藻土上固定化效果最佳。在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中,曝气辅助固定化细菌组对水体及底泥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反应16 d水体COD、NH4+-N和TN浓度分别减少75.98%、99.32%和89.36%,底泥TOC和TN含量分别减少54.56%和44.84%,底泥体积减少14.93%。
3种耕作土壤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娟, 张淑香, 宁东卫, 张乃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46-1352.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17
摘要 ( 724 )   HTML   PDF (865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土、潮土和红壤在我国主要的耕作土壤中占有很大比重。选取黑土、潮土和红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土壤磷含量对黑土、潮土和红壤地表径流磷浓度和磷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土、潮土和红壤径流中ρ(TP)为0.143~1.220 mg·L-1ρ(TDP)为0.035~0.474 mg·L-1,不同类型土壤地表径流中TP和TDP浓度大小顺序为潮土 > 红壤 > 黑土。(2)土壤表层径流中磷浓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地表有效磷含量,地表径流中TP流失量与土壤磷含量呈指数关系。(3)黑土、潮土和红壤径流中TP和TDP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壤径流中TP流失量与降雨强度均存在线性关系,潮土的线性关系最好,其次是黑土和红壤。(4)黑土、潮土和红壤地表径流磷流失的主要形态是颗粒态。
含硫材料对中碱性农田土壤镉的钝化效果
符云聪, 朱晓龙, 袁毳, 解晓露, 杨国航, 李鹏祥, 刘晨, 刘代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0):  1353-136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06
摘要 ( 380 )   HTML   PDF (951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含硫材料[硫化钙(CaS)、聚合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TCR)和2,4,6-三巯基均三嗪三钠(TMT)]对中碱性农田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结果显示,相同试验条件下,在2种麦田土壤(来自河南新乡和济源)中,3种钝化剂对DTPA有效态镉降低效率的大小顺序均为TMT55(纯度w为55%) > DTCR > CaS。在有效态镉含量为1.56 mg·kg-1的新乡土壤中添加w=0.10%的CaS、DTCR和TMT55,稳定30 d后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1.15%、48.71%和41.69%。在有效态镉含量为0.97 mg·kg-1的济源土壤中添加w=0.10%的CaS、DTCR和TMT55,稳定30 d后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0.42%、40.43%和40.70%。与其他材料相比,DTCR和TMT55具有低剂量和高效率的优点,是潜在的中碱性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