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0-0. 
摘要 ( 84 )   PDF (20743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论与综述
生态效率的研究进展与热点评析:基于中英文文献比较的视角
林恩惠, 郑义, 陈秋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497-1504.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447
摘要 ( 545 )   HTML   PDF (5012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效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提高生态效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的1 403篇期刊论文,利用文献计量法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出发,分析生态效率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生态效率研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态效率研究视角多样化,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与生命周期评估理论结合、与生态足迹理论结合、与工业生态学结合及农业生态效率是热点主题;中英文文献在研究层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有明显差异。该研究定量地对生态效率核心研究议题进行总结与提炼,对未来生态效率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实测站点的区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空间化方法综述
吴溪, 史文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05-151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340
摘要 ( 431 )   HTML   PDF (1179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加和淡水资源紧张等多重压力下,水资源存储和保护至关重要,森林水源涵养是对降雨的截留、存储和调控,是调节气候、存储水资源的重要过程。已有的大尺度水源涵养量研究多是基于水文或遥感模型估算,缺乏基于站点实测数据的大尺度区域水源涵养量空间化方法的系统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实测站点的大尺度区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空间化框架,总结了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和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结合影响因子的站点空间化方法,总结了森林水源涵养量空间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站点空间化过程中辅助变量选择、分区分模型空间化、森林水源涵养量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抵御低温胁迫能力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李书鑫, 杨文莹, 朱先灿, 王英男, 王竞红, 蔺吉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16-1523.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524
摘要 ( 529 )   HTML   PDF (1112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古老的土壤微生物,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庞大的菌丝网络,使植物汲取更大面积的土壤养分,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抵御低温胁迫的能力。丛枝菌根共生体响应低温胁迫可能的机制涉及2个方面:一是宿主植物在胁迫环境下自身响应系统的激活;二是丛枝菌根真菌自身及诱导植物合成抵御胁迫的生化物质,进而调节宿主植物响应低温胁迫。基于此,从水分吸收、质膜通透性改变和活性氧清除、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转化、氮磷吸收、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等方面对植物菌根共生体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深入探索植物抗逆机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的控制及应用
黄小龙, 郭艳敏, 张毅敏, 吴辰熙, 刘剑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24-153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73
摘要 ( 363 )   HTML   PDF (937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文阐述了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N、P负荷控制的机理,并统计了相关研究中沉水植物对内源负荷的控制效果。沉水植物可以通过生长繁殖吸收、促进微生物代谢分解、改善沉积物理化环境、抑制沉积物再悬浮等多种途径降低沉积物中N、P含量或抑制N、P释放通量,从而有效控制水体内源负荷。根据相关模拟研究及野外研究得出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N、P的年平均去除量分别为1 136和387 mg·kg-1·a-1,且与沉积物的污染物中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对照相比,沉水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N、P释放通量的抑制率分别可达62.6%~107.7%和41.2%~253.8%,因此恢复沉水植物是控制内源负荷的有效措施。但恢复沉水植物及对沉积物中N、P的去除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物种进行搭配或采用必要的辅助措施,并通过在空间和工艺流程上与其他措施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内源负荷控制效果。
区域环境与发展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与模拟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31-154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331
摘要 ( 370 )   HTML   PDF (3143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1995-2015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应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Getis-Ord热点区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讨论两者空间自相关关系及年际变化的冷热点空间分布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30 a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波动变化态势,但总体上表现为减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耕地、林草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值区域多年来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县林地面积较多的地区,低值区域集中分布于乌鲁木齐中心四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的周边区域。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与空间聚集特征,高-高、低-低聚集分布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低值区域高度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冷点区呈逐年增加趋势,热点区增加与近年来乌鲁木齐大力推行生态保护及修复等措施有极大关联,冷点区增加与城市建成区无序扩张及土地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石家庄市经济-交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
韩瑞玲, 杨光, 张晓燕, 路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41-154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41
摘要 ( 328 )   HTML   PDF (1133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污染较为突出,研究其经济-交通-环境3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对2000-2016年石家庄经济-交通-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和各系统之间演化方向、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石家庄经济-交通-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指数由0.42增至0.77,表明研究期该区域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逐步改善。从发展水平看,环境系统(0.53) > 交通系统(0.39) > 经济系统(0.35)。从演化方向看,经济与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差异逐步缩小,经济与环境演化趋势差异逐步增大,交通与环境演化趋势差异缩小。从演化速率看,环境系统(0.01) > 经济系统(-0.04) > 交通系统(-0.11)。研究表明石家庄市环境质量加速改进,但经济发展、交通建设增速逐步放缓。
基于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星云湖流域种植业结构优化
郑田甜, 赵筱青, 顾泽贤, 普军伟, 卢飞飞, 苗培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50-1556.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781
摘要 ( 335 )   HTML   PDF (1616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种植业化肥流失量最低为目标函数,种植面积、粮食需求、经济状况等为约束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得到2020年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的优化结果:(1)2005-2015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经济作物(1 1069.93 hm2),最小的是果树(909.40 hm2),缓坡地的种植面积远远大于陡坡地。总体上水稻、旱粮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经济作物逐渐增加,果树先增加后稳定。(2)优化后预测2020年星云湖流域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 471.56 hm2,旱粮为2 571.53 hm2,经济作物为7 966.92 hm2,果树为2 149 hm2。相对于2015年,2020年水稻面积增长1 276.49 hm2,旱粮增长1 051.84 hm2,果树增加1 239.6 hm2,经济作物减少3 103.01 hm2。(3)预测2020年优化后的种植结构下化肥流失量总计663.79 t,2015年为890.55 t,减少25.47%。在各种污染物中总氮减少最多,其次为总磷和氨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的流失量有所增加。
突发污染事故对水源地的影响研究:以长江南京段为例
王青青, 吴昊, 王腊春, 季晓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57-1563.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53
摘要 ( 388 )   HTML   PDF (1837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伴随人类活动的加剧,突发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了水源安全。该研究通过构建长江下游大通到徐六泾感潮河段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长江南京段潜在环境风险,设定长江南京段马汊河工业事故、南京长江三桥船舶事故2种情景,模拟突发污染物苯酚的迁移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在马汊河事故中,仅龙潭水源地受到30.5 h的影响。在三桥事故中,江浦-浦口水源地受影响时长最短,为18 h;龙潭水源地受影响时长最长,为146 h;夹江水源地在南北侧事故中受影响时长分别为154和18 h。污染带在迁移扩散过程中中心浓度降低,范围扩大,下游水源地受影响时间加长;同时南京段独特的汊道地形以及潮汐作用的影响大大增加了下游水源地受影响的时间。研究结果可为突发水污染事故中各水源地错峰调水方案提供选择依据,为水源应急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苏北农村缓流水体中嗅味物质识别及浓度变化特征
葛冉, 冯骞, 赵嘉楠, 孙亚青, 郭文, 钟天意, 岑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64-1572.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337
摘要 ( 396 )   HTML   PDF (1431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嗅味层次分析法(FPA),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苏北某农村缓流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嗅味物质进行全扫描(SCAN),识别其中的主要嗅味物质。建立几种嗅味物质的离子扫描(SIM)检测方法,检测水体中嗅味物质的浓度并分析其季节和地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缓流水体中嗅味类型以泥味、腥味、腐败味、霉味和草味为主,偶见化学品味。各水样嗅味强度冬季最强(≥ 8.5),其余季节维持在4~8左右;(2)缓流水体中的嗅味物质以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及1-甲基萘为主,伴有少量的二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个别水样中还含有较多的丁酰胺;(3)各缓流水体中嗅味物质季节变化差异较大,且各嗅味物质浓度峰值出现的季节也有所差异。
自然保护与生态
夏季旗山森林公园福建柏林生态保健功能探索
王茜, 王成, 张中霞, 许超, 郭珺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73-158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379
摘要 ( 384 )   HTML   PDF (1177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夏季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林内和林缘的人体舒适度、空气颗粒物浓度、植物有机挥发物等的日变化规律进行观测研究,并结合动物旷场试验模拟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福建柏林保健功能的开发和森林浴场的建设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林缘的光照强度、风速和温度日均值分别比林内高21.35%、29.46%和31.28%,相对湿度高6.52%;(2)林缘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分别比林内高27.67%和31.68%,可入肺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细颗粒物(PM1.0)浓度分别比林内高60.46%和58.82%;(3)福建柏林内有机挥发物(VOCs)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醇类等44种物质。烷烃物质的相对含量最大,脂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小;(4)与对照组相比,经福建柏林处理的小鼠运动总路程和中央格运动路程明显增加,中央格运动时间和穿越次数增多,体重增加,粪便粒数减少,说明夏季福建柏林内整体生态环境较好,林分环境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贵阳市图云关森林公园主要树种叶面滞尘量与叶形态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刘延惠, 丁访军, 侯贻菊, 舒德远, 赵文君, 崔迎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82-1592.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31
摘要 ( 389 )   HTML   PDF (2317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城市森林主要造林及乡土树种单位叶面积颗粒物吸滞量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比较不同树种的颗粒物吸滞能力,定量分析叶形态结构特征因子对吸滞能力的影响程度,可为选择适宜的树种构建森林生态系统,降低空气颗粒物(PM)浓度提供科学依据。以柏木、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柳杉5个针叶树种和香樟、光皮桦、喜树、枫香、朴树、银杏和女贞7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春、夏、秋及冬季分别选择雨后3 d采集样树叶样,计算单位叶面积的颗粒物总量(PM)及大颗粒(PM>10~100)、粗颗粒(PM>2.5~10)、细颗粒(PM>1~2.5)、超细颗粒(PM ≤ 1)组分吸滞量,比较针叶树、阔叶树2种类型间及不同树种间的叶面PM吸滞能力差异。选择夏季雨后1、2、3、5、6、7 d采集样树叶样,测定分析叶面滞尘量与滞尘日数的关系,叶面滞尘过程表现为PM日吸滞量(Md)随滞尘日数增加呈幂函数下降趋势。回归拟合曲线反映叶面初始日滞尘量(M0)和下降速度存在种间差异。柏木、华山松、香樟M0较高,下降速度较快;马尾松M0较高,下降速度最慢;杉木及其余阔叶树种的M0和下降速度均较低。针叶树和阔叶树2种类型间叶面颗粒物吸滞能力表明出显著差异,针叶树种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平均Md显著高于阔叶树种。叶面颗粒物吸滞能力还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不同树种Md表现为柏木 > 马尾松 > 杉木 > 华山松 > 光皮桦 > 柳杉 > 枫香 > 喜树 > 香樟 > 朴树 > 女贞 > 银杏。不同树种的叶面吸滞颗粒物径级分布相似,所有种平均叶面大颗粒、粗颗粒、细颗粒、超细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75%、38.98%、2.16%和0.11%。叶形态结构因子(MF)与单位叶面颗粒物日吸滞量(Md)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叶面PM吸滞量解释和贡献最大的因子是叶周长面积比;影响大颗粒和粗颗粒吸滞能力的因子为叶表面细沟槽宽度(Wg);气孔开度(Os)和气孔开口面积(Aso)为解释细颗粒吸滞能力的主要因子;影响超细颗粒吸滞能力的主要因子为Wg和单位叶表面气孔开口面积(Sso)。更小更复杂的叶片(表现为更大的叶周长面积比)、较大的沟槽宽度和更大的气孔开口尺寸等特征有利于植物叶面滞尘。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构建树种选择和森林管理需综合考虑树种叶面滞尘能力及其时间动态变化。
连江西牛鱼道过鱼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李捷, 李新辉, 朱书礼, 李跃飞, 武智, 杨计平, 彭松耀, 张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93-160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894
摘要 ( 479 )   HTML   PDF (1242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连江西牛鱼道是我国华南地区首座在水坝主体加建的过鱼通道。为了解其过鱼效果,于2013年1-12月采用张网法和堵截法对西牛鱼道过鱼种类、数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12次监测,共监测到鱼类41种,属4目9科33属,通过鱼道的鱼类以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乐山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等小型鱼类为优势种群。不同季节鱼道过鱼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4-6月过鱼种类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对不同月份鱼道鱼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群。过鱼生物多样性指数8月最高、1月最低;丰富度指数5月最高、1月最低。对各月份采集的鱼类群落与水文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流速、流量、上游水位和透明度这4个因子对过鱼效果影响显著(P<0.05)。
咖啡种植模式对蚂蚁多样性的影响
于潇雨, 卢志兴, 李巧, 燕迪, 陈又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601-160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348
摘要 ( 595 )   HTML   PDF (1125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打造绿色有机咖啡园,选择保持生态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咖啡种植模式是咖啡种植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咖啡种植园蚂蚁多样性的调查,探讨咖啡种植模式对蚂蚁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于2015年9月与2016年8月,采用陷阱法对咖啡纯林(K)、钝叶黄檀-咖啡混农林(DK)、钝叶黄檀-玉米混农林(DY)及橡胶-咖啡混农林(XK)中树栖和地表蚂蚁进行标本采集,分析蚂蚁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和指示物种。地表蚂蚁多样性中4种类型样地物种丰富度、多度及ACE估计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度大小排序为DK > K > DY > XK,物种丰富度和ACE估计值大小排序为DK > DY > K > XK。而各类型样地树冠层蚂蚁多样性间差异不显著(P>0.05)。地表层和树冠层蚂蚁群落结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类型样地各有1种指示物种,咖啡纯林为开普刺结蚁,钝叶黄檀-咖啡混农林为毛发铺道蚁,钝叶黄檀-玉米混农林为罗氏铺道蚁,橡胶-咖啡混农林为立毛举腹蚁。阳光咖啡对当地的蚂蚁多样性有一定消极影响,荫蔽咖啡较阳光咖啡有提高蚂蚁多样性的趋势,采用本地树种与咖啡混作的荫蔽咖啡种植模式有助于保护当地蚂蚁多样性。
污染控制与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施加荔枝木生物炭对向日葵植株吸收累积铅镉砷的影响
刘俊, 朱宇, 李志良, 曾宪琳, 管庆莲, 胡劲松, 朱允华, 谢红艳, 李银银, 蔡元松, 王锦霞, 彭翠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610-1616.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8.0861
摘要 ( 715 )   HTML   PDF (1118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矿区菜地中,通过施用不同水平(w分别为2.5%、5%和10%)的荔枝木生物炭对土壤进行改良,研究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植株的生物量,向日葵植株累积Pb、Cd和As的总量及其在各器官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在生物炭用量为5%时,向日葵植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但过量的生物炭抑制了向日葵的生长。生物炭增强了向日葵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向日葵植株累积的重金属总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b、Cd和As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2.90%~58.92%、15.76%~42.25%和67.92%~109.78%。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施用生物炭,向日葵叶与花托中Pb、Cd和As的累积含量显著增加,根、茎和籽粒中的累积含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向日葵籽粒中的Pb、Cd和As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下降78.13%、46.18%和50.23%,但仍无法达到GB 2762-2017《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坚果及籽类的限量标准[w(Pb)≤ 0.2 mg·kg-1w(Cd)≤ 0.5 mg·kg-1],仅可作为生物能源材料进行开发利用。
垂序商陆对土壤中镉的累积动力学及施肥影响
王琪, 张振华, 王长永, 章嫡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617-162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421
摘要 ( 415 )   HTML   PDF (1225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置不同浓度处理与施肥处理的温室盆栽实验,研究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对土壤中Cd的累积动力学,以及硫酸铵[(NH42SO4]和尿素(CH4N2O)作为氮肥、氯化钾(KCl)作为钾肥对垂序商陆生长和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d含量为10 mg·kg-1时,垂序商陆表现出最高的累积系数(BCF,10.37)和迁移速率(TF,2.78),在15~30 d时累积速率最高(21.1 μg·d-1),吸收速率常数也较高[(0.21±0.01)d-1];垂序商陆对Cd的吸收速率常数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5、30、60和90 d时分别为(0.35±0.02)、(0.21±0.01)、(0.11±0.01)和(0.09±0.01)d-1;分别使用(NH42SO4和CH4N2O作为氮肥,当N含量为400 mg·kg-1时,垂序商陆地上部Cd含量分别增加183.6%和142.3%,生物量分别提高165.3%和150.4%,Cd累积量分别增加478.7%和337.3%;使用KCl作为钾肥,当K含量为600 mg·kg-1时,垂序商陆地上部Cd含量提高264.4%,但生物量仅提高1.4%,钾肥处理组垂序商陆Cd累积量低于氮肥处理组。
修复氯代烃污染的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条件优化实验
王祥, 邓绍坡, 李川, 万金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626-1632.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554
摘要 ( 336 )   HTML   PDF (1802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nZVI/BC),并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表征方法以获得其结构性质,研究了nZVI/BC材料对3种常见的氯代有机污染物(三氯甲烷、氯苯、三氯乙烯)混合配制的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0℃热解的花生壳生物炭(BC)收益率最高,为44.07%,结构上相对而言保存较完整;纳米零价铁(nZVI)在花生壳BC表面负载较均匀,没有出现大的团聚,呈现链状结构。投加量相同时,炭铁质量比为2:1的复合材料对混合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果较好,对三氯甲烷的去除率为66.59%,三氯乙烯为72.40%,氯苯为74.85%。
总目录
总目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633-1648. 
摘要 ( 75 )   HTML   PDF (845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