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园林废弃物处理方式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幼苗生长及土壤结构特性的影响

    • 摘要: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园林废弃物添加方式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刺槐生长、光合作用以及根际土壤结构特性的影响。在园林废弃物不添加(CK)、覆盖(WM)、掺入(WI)和氨化园林废弃物掺入(AWI) 4种方式下分别接种AMF和不接种(N-AMF)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园林废弃物添加方式对AMF菌根侵染率、孢子数、侵入位点数和泡囊数具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WM、WI和AWI均有助于增加AMF菌根侵染率和孢子数量。CK和WM侵入位点数和泡囊数无显著差异,AWI菌根侵染率、孢子数、侵入位点数和泡囊数最高。(2)与CK相比,WM、WI和AWI均不同程度地促进刺槐幼苗生长,其中AWI下AMF处理刺槐幼苗株高、基径、相对生长速率和根冠比相比于NAMF处理分别提高12.9%、4.6%、5.0%和20.9%,刺槐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11.2%、18.9%、15.0%、6.4%和27.9%。(3) WM、WI和AWI对刺槐幼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AWI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4+-N)、速效磷(SP)和速效钾(SK)含量最高,硝态氮(NO3--N)含量最低;AWI下AMF处理SOC、NH4+-N、NO3--N、SP和SK含量较N-AMF分别增加33.8%、7.8%、27.2%、8.3%和8.3%,TN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和土壤碱性磷酸酶(S-ALP)活性分别增加7.9%、14.5%、15.2%和23.4%。(4)废弃物添加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因其直径不同而异,同一添加方式下接种AMF整体促进了刺槐幼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但对直径<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影响。AWI添加方式下接种AMF是促进刺槐幼苗生长及改善土壤结构特性的有效举措。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