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揭示鄱阳湖无机氮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过程以及“源/汇”特征,以鄱阳湖不同水情时期沉积物及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无机氮时空分布及交换通量,识别无机氮的“源/汇”角色。结果表明:上覆水中TN、NH4+-N、NO3--N、NO2--N浓度变化总体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且TN、NO3--N、NO2--N浓度在北部、入湖口区域含量较高,NH4+-N浓度在湖心区域较高;由室内模拟实验可知,丰水期时TN、NH4+-N、NO3--N、NO2--N交换通量分别为0.31~8.4 mg/(m2·h)、0.63~3.81mg/(m2·h)、-3.32~-0.13 mg/(m2·h)、0.025~0.123 mg/(m2·h);枯水期时交换通量分别为0.59~5.4 mg/(m2·h)、0.34~2.32 mg/(m2·h)、0.31~1.87 mg/(m2·h)、0.021~0.056 mg/(m2·h),沉积物表现为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的“源”,枯水期沉积物则表现为硝态氮源,丰水期为汇。相关性研究表明,氮交换通量与Chl.a、TP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TP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可能是影响鄱阳湖氮交换通量变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