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相机调查的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哺乳动物多样性分析

    • 摘要: 为全面掌握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资源状况,于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基于红外相机开展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哺乳动物16种,隶属于4目10科14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研究表明,该保护区的大中型哺乳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具有显著的地理区系特征。相对多度指数和相机位点占有率排前三的哺乳动物为小麂(Muntiacu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哺乳动物的物种数和相对多度指数在保护区的东西两个片区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小麂与野猪的日活动节律之间存在较高时间重叠(Δ4=0.82),其余优势物种之间的呈中低重叠度或差异不显著(P>0.05);月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4个优势物种均呈现两个月活动高峰,体现出物种对环境季节变化的适应性。红外相机的调查结果初步反映了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哺乳动物状况,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支撑。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