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扰动下独流减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摘要: 本研究以2023年海河流域"23·7"特大洪水事件为背景,通过分析独流减河泄洪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本次洪水扰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阶段性影响。研究选取津海公路大桥、杨成庄大桥和团泊大桥三个监测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38种,其中轮虫类和原生动物最多。优势种前三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剑水蚤(Cyclops sp.)。轮虫的丰度最大,占总浮游动物的50%,桡足类的生物量最大,占总浮游动物的57%。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发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泄洪中和泄洪后无显著差异(P>0.05)。泄洪中和泄洪后优势种分别为轮虫类和原生动物。水质理化指标和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泄洪中瞬时流量为主要影响因子;泄洪后悬浮颗粒物(TSS)为主要影响因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泄洪中原生动物与氨氮(NH??-N)呈显著正相关(P<0.01),枝角类和桡足类与营养盐和pH负相关(P<0.01);泄洪后轮虫类与总磷(TP)、硝酸盐氮(NO??-N)及水温(T)均呈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显示泄洪中TN、DO、TP和NH??-N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驱动因子;泄洪后T、TP、NO??-N和总氮(TN)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洪水扰动下河口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行洪管理决策及之后的水生态修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