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与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的中国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时空分异研究

    • 摘要: 探讨自然保护区时空演变特征和分异格局,可为我国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以中国31省份的自然保护区覆盖率面板数据为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东、中、西和东北四区,及各省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差异和时空交互特征。结果表明:(1)1985—2020年,中国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以0.35%/a的速度上升,经历了“低位缓慢上升—快速提升—高位波动”的趋势变化;空间格局上,省级单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2)中国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总体差异以及四区差异均呈现波动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3)省份之间自然保护区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结构与依赖方向上,西部与东北地区波动性较强,中东部地区相对稳定;在覆盖率时空跃迁的过程中整体表现出一定的转移惰性,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其中,中、东部的多数省份始终保持低覆盖率属性,是制约中国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提升的关键区域。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策略应建议着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优先强化中东部地区生态关键区域的保护优先序评估工作,同时关注地区之间的协同效应。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