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    下一篇

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螃蟹洞穴形态结构对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影响

解璐萌;查玟琦;车纯广;李游蕊;李纪尧;刘佳凯;张振明   

  1.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
  • 基金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2BLRD04)

摘要: 明晰潮汐驱动下螃蟹洞穴对盐沼湿地水盐运移过程的扰动效应,对基于生态过程的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模拟实验,掌握了潮间带螃蟹洞穴形态与分布特征,探究了潮汐作用下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对水盐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潮汐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螃蟹洞穴空间分布密度有差异,三条潮沟洞穴密度分别为(15.50±4.65)、(12.90±2.69)和(6.60±2.76)个·(0.25 m2)-1;(2)通过对螃蟹洞穴树脂模型进行简化归类,发现其主要形态结构为I型、L型、S型、X型、Y型,以上五种形态在获得的42个螃蟹洞穴中占比高达85.7%;(3)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在潮汐作用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差异,而电导率随高潮与低潮呈现不同的升高与降低过程;(4)潮汐影响下,空白实验组潮汐水入渗量、孔隙水排泄量均显著低于有螃蟹洞穴的实验组,孔隙水排泄主要集中在水位下降时段,而L形洞穴因其储水能力,得以使更多的孔隙水在稳定时段排泄。(5)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对土壤盐排泄量有显著影响,S2、X和I组盐排泄量最高,空白组最低,仅为(0.403 ± 0.003) g·d-1。研究结果从水文学角度揭示了螃蟹洞穴的生态功能,将为后续的滨海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沼湿地, 螃蟹洞穴, 水盐运移过程, 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