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5-11-10
  
论文
苏北沿海防护林区域温度效应的研究
宣德旺, 田盛培, 赵瑞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1-4. 
摘要 ( 519 )   PDF (294KB) ( 1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区域温度效应,初步结论是,防护林网冬季上午有增温效应,下午有降温作用,但不明显;夏季效应与冬季相反,且较强,效应强度与成熟付覆盖率及主导风向有关。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对持留性的影响
乔雄梧, 马利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5-8. 
摘要 ( 796 )   PDF (262KB) ( 16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代谢规律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表明,阿特拉津施用后、在作物生长期内可降解90%以上,土壤酸碱度对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碱性土壤中阿特拉津主要经过微生物代谢而被降解;在酸性土壤中化学水解占优势地位。阿特拉津在强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63d)低于弱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84d),而在碱性土壤中由于较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持留性(半衰期为51d)最低。 
涕灭威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华小梅, 朱忠林, 单正军, 蔡道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9-13,27. 
摘要 ( 887 )   PDF (381KB) ( 9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25℃时,涕灭威在不同类型表层土壤中T0.5为3~8d,其残留物总量的T0.5为30~65d.在温度低、徽生物活性小的深层土壤中涕灭威T0.5为34~120d,残留物总量的T0.5为159~686d,其中亚矾较难降解。
异丙隆在土壤和小麦中的降解与残留
刘臣辉, 龚荐, 唐永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14-16,53. 
摘要 ( 589 )   PDF (263KB) ( 10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IL值为0.5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除草剂苄嘧黄隆在土壤和水稻中的残留
程薇, 陈祖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17-18,44. 
摘要 ( 571 )   PDF (189KB) ( 9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苄嘧黄隆研究其土壤和作物残留性,结果表明,在常用量条件下施于水稻土壤的苄嘧黄隆,经过稻季(98d)后,土壤残留量为1.5μg/kg,消解半衰期为28d.稻谷残留量为11.63μg/kg,低于苄嘧黄隆允许残留量(20μg/kg)。苄嘧黄隆属于易降解除草剂,按常规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未消化生活污泥中氮磷供应特性及其环境行为
周立祥, 胡忠明, 胡霭堂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19-22,56. 
摘要 ( 582 )   PDF (241KB) ( 1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比较了生活污泥和化肥在水-旱耕作制下氮磷的肥效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氮磷生物有效性在当季虽比等量的化肥略低,但仍有较大的肥效,且较化肥后效显著,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稳健生长。种水稻施用污泥或化肥都未发现有氮磷下渗现象;旱作条件下施化肥和污泥会产生较多的硝酸盐,且极易向下层土壤移动,但污泥的影响程度远没有化肥的大。作者认为在供试条件下按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来施用污泥,不会构成氮磷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卫生用农药对居室环境影响与评价
陈锐, 龚瑞忠, 张爱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23-27. 
摘要 ( 638 )   PDF (359KB) ( 10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主要配方的各种类型卫生用农药在居室介质材料上的降解速率及残留时间。试验表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毒性极大。推荐SOS/Umu原位法测定家庭卫生用农药的致遗传毒性,该法简便、准确,并能根据酶诱导率了解毒性程度,剂量-反应关系明显。
江西省食管癌与岩石类型
曾昭华, 蔡伟娣, 曾雪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28-30. 
摘要 ( 573 )   PDF (215KB) ( 1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江西省大量岩石类型和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对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岩石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食管癌死亡率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食管癌死亡率与变质岩、碳酸盐岩、第四系松散岩、红色碎屑岩呈正相关,与岩浆岩呈负相关,与碎屑岩相关不显著。
泰县2000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定量考核指标研究
孙德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31-34. 
摘要 ( 593 )   PDF (278KB) ( 1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泰县2000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代表性、科学性、政策导向性和可操作性4原则,选择、确定了目标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环境质量、农业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共4类17个指标,同时提出了阶段考核得分的计算方法。
专论与综述
水土流失的定量遥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卜兆宏, 孙金庄, 周伏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35-39. 
摘要 ( 513 )   PDF (297KB) ( 1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四项基本要求,报道了它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为尽快实现中国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提出了若干建议。
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王献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40-44. 
摘要 ( 525 )   PDF (374KB) ( 1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任何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造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不一定全部由顶极植被所覆盖,而常常是一些包括所有演替类型的地方。本文通过讨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不同区域景观的影响,探讨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红壤丘陵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整治对策
曹学章, 张更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45-48. 
摘要 ( 607 )   PDF (284KB) ( 13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我国东南部红壤丘陵区生态状况的历史回顾,分析了该区脆弱生态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其整治应采取的生态、经济、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措施。
研究简报
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研究
刘用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49-53. 
摘要 ( 570 )   PDF (308KB) ( 1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水体、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的采样、分析,查明了保护区三大环境要素水、气、土中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核心区基本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环境质量接近自然本底值。
微生物制剂EM控制鸡粪堆制过程恶臭的研究
赵京音, 姚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54-56. 
摘要 ( 880 )   PDF (205KB) ( 23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上海阿妮优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环境有用微生物群(简称EM)作为添加剂进行鸡粪堆肥腐熟对比试验,结果差异明显。EM处理的堆肥中NH-N含量比对照下降41.86%(10d)~56.71%(20d),NH-N散发量明显减少,且在后期有较强酿酒芳香味逸出,除臭效果显著。EM处理能加速堆肥腐熟,减少氮的气态损失,并可将无害化处理时间缩短到20d。这些作用是由EM引入的外源微生物所引起的。
环境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探讨
朱德明, 查立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5, 11(4):  57-59. 
摘要 ( 591 )   PDF (230KB) ( 1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科技进步计量测算模型,对江苏省1980~1993年科技进步在控制环境污染中的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江苏省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率仅占6.6.84%,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