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    下一篇

农区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丰思捷;陈宝雄;刘云慧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507204)

摘要: 农业集约化引起的景观变化是导致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为评估农业景观结构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生物多样性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基于Meta分析(Meta-analysis)构建我国农区不同土地利用强度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收集了来自全国298个农业景观样地的15 042条物种记录。依据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我国农区土地利用强度-生物多样性关系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结合浙江省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等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基于Dyna-CLUE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将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模拟和土地利用强度-生物多样性关系模型结果输入Flus-biodiversity 模型,从而模拟典型农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提出浙江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优化方案。Meta分析显示,无论在景观尺度还是局部管理尺度上,随着农田土地利用强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情景模拟发现,在所有情景中生物多样性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在生态保育情景下降幅度最小,将常规农田转换为生态农田时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因此,为进一步保护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应尽量多的保护农田周围的自然和半自然生境,以减少土地利用改变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其次,适当增加农业景观中的半自然生境,如人工林等,构建合理的农业景观格局;第三,适度推动有机管理或生态管理,合理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有利于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四,在保证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应深入推进退耕还林政策,严格限制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开发,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损失严重的区域的保护。

关键词: 农区土地利用强度,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