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目录
封面目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0-0. 
摘要 ( 81 )   PDF (1929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多样性观测专题:两栖动物
福建武夷山观测样区两栖动物物种组成及种群动态变化
耿宝荣, 何玉晓, 张秋金,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689-696.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726
摘要 ( 752 )   HTML ( 127 )   PDF (2335KB) ( 5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栖动物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2012-2018年,采用样线法观测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两栖动物物种组成及种群动态变化。观测样区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8科24种,其中有12种仅见于保护区内,有7种仅见于保护区外,有5种在保护区内外均有记录。在观测季节(6-9月)内,保护区内两栖动物优势种为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和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保护区外优势种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和弹琴蛙(Nidirana adenopleura)。观测样区两栖动物的总体动态以及优势物种的种群动态均有明显变化,不同年度间基本保持稳定。
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的比较
郑伟成, 曹志浩, 郑子洪, 王宇, 陈智强, 丁国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697-70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20.0080
摘要 ( 371 )   HTML ( 14 )   PDF (1493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衰退及多样性的降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研究有助于物种保护。在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各布设12条样线,覆盖溪流、农田、沟渠等生境类型,于2018年4、6、8月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动态观测。结果显示:(1)调查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目7科20种,2个样区间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样区、生境类型及月份间优势物种并不相同;(2)皮尔森相关分析显示,在低海拔范围内,两栖动物的相对多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海拔呈正相关;(3)九龙山两栖动物的相对多度明显高于白云山,农田生境的相对多度明显高于沟渠生境, 4和6月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8月,4月的相对多度明显高于8月,生境类型和月份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相对多度、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总之,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
江西省永丰样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时空差异
陈智强, 唐韵, 陈巧尔, 陈佳梦, 丁国骅, 计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06-713.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20.0079
摘要 ( 357 )   HTML ( 13 )   PDF (1249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栖动物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为了解江西省永丰样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于2018年4、6和8月选取溪流、水田和人工水渠3种不同生境类型,设置15条样线开展监测,记录样线内环境数据及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1)共调查到两栖动物2目7科16属18种,其中濒危和易危种各1种;(2)溪流、水田和人工水渠生境的优势物种分别为武夷湍蛙、泽陆蛙和福建大头蛙,但不同月份间存在差异;(3)皮尔森相关分析显示,水田生境下相对多度与气温、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与水温均呈负相关,人工水渠生境下相对多度与气温呈正相关;(4)水田和人工水渠生境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多度、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明显高于溪流生境,4、6和8月相对多度逐渐减少,生境类型和月份的交互作用是相对多度的变异来源;(5)水田-人工水渠的Cody指数明显低于其余生境间的两两比较。综上所述,江西永丰样区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2014-2018年康县豆坝乡两栖动物观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
曹瑞东, 何玉晓, 于鹏, 陈卓, 肇昊驰, 黄棨通, 龚大洁,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14-71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791
摘要 ( 323 )   HTML ( 8 )   PDF (924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康县位于陇南山区东南部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及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上,是中国自然和动物地理区划的关键区域。于2014-2018年,运用样线法和围栏陷阱法对该地区6个代表性样地(李家沟、豆坝、罗家底河、阴沟、罗家底山、元丰村)的两栖动物种群动态变化进行连续观测,共观测到两栖动物2目5科5属5种,包括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nsis)、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其中西藏山溪鲵为易危物种(VU),仅于2015和2016年在李家沟记录到4条,因此未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康县隆肛蛙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林蛙和秦岭雨蛙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华蟾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各个样地内所有物种的种群密度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但均在2017年降至最低点。除2014和2017年之外,所有样地内两栖动物密度均为4月最高,6、8月依次降低。阴沟样地两栖动物数量最多,且显著大于李家沟和罗家底山样地(P<0.05),其余样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造成两栖动物数量和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采石活动和水体污染,因此应该加强栖息地的保护。
江苏连云港两栖动物多样性及时空格局
钱汝恩, 王浩, 何玉晓, 陈婉, 李鹏, 胡超超,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20-72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20.0042
摘要 ( 377 )   HTML ( 18 )   PDF (1279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种资源调查和观测是我国两栖动物保护工作的前期基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20 a里,江苏省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导致栖息地丧失、栖息地破碎化/隔离以及栖息地退化,进而严重威胁两栖动物的生存与分布。为了解连云港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及时空分布特点,于2018年4、6、8月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共记录到两栖动物5种,隶属于1目3科4属,分别为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和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其中泽陆蛙种群数量最多,镇海林蛙遇见率最低。各调查月份之间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6月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8月,4月最低。该研究基本掌握了连云港两栖动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分析了该区域两栖动物面临的胁迫因素,并对两栖动物的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观测
姚冲学, 王智红, 梁良, 吕婷, 黄元, 陈明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26-73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976
摘要 ( 332 )   HTML ( 10 )   PDF (823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年6和8月采用样线法对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2次观测。设置11条样线,共记录到1 143只个体,包括成体、亚成体和幼体,鉴定出2目6科8属8种。个体数量在不同季节相差较大,6和8月分别记录到705和438只。各条观测样线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受平均水温、气温和人为干扰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表现为平均水温和气温越高、人类干扰强度越弱,物种数及个体数越多。不同生境下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不同,人工水渠物种数最多,河流物种数最少。这些结果表明,生境类型、水温、气温和人类干扰是影响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因子。
区域环境与发展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探究
戴铁军, 安佰超, 王婉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31-74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958
摘要 ( 287 )   HTML ( 10 )   PDF (1384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促进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将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结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经济加速发展模式、惯性模式、资源环境保护模式和协调发展模式,通过不同模式的对比探寻京津冀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路径。结果显示:协调发展模式下各地社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环保和科技投资,提高工业固废回收利用率等措施,3地资源环境压力减轻,协调发展度提高幅度高于另外3种模式,是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对最佳方案,但是河北省仍需注意化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压力上升的问题。
多维地形因子作用下的西南山地丘陵过渡带景观格局研究:以涪江流域中上游为例
侯兰功, 刘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41-75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1004
摘要 ( 430 )   HTML ( 8 )   PDF (4329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地丘陵过渡带地形独特,地形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对复杂地理单元的景观格局做出合理解释,而且能进一步了解景观格局分布规律,为优化空间配置奠定基础。以2017年Google Earth影像、DEM和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景观类型随高程、坡度、起伏度和坡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高程、坡度和起伏度的增加,景观类型由人为主导的耕地、建设用地过渡为以自然为主导的林地、草地;从阳坡到阴坡,建设用地分布由优势到劣势下降最为明显。(2)流域景观类型最为丰富的地貌为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海拔 > 500~650 m、坡度0~5°和起伏度 > 10~30 m的区域;高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地区的景观格局单一化趋势明显,破碎化程度较轻。(3)山地区的多样化景观主要分布在涪江沿岸,丘陵区涪江沿岸景观呈现单一化趋势,冲积平原区景观由外向内呈现出相对单一化-多样化-相对单一化的趋势,城乡结合部景观最为丰富。(4)不同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为高程 > 坡度 > 起伏度 > 坡向,高程、坡度、起伏度与景观格局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坡向则表现为弱相关性。
基于Sentinel多源遥感数据的河北省景县农田土壤水分协同反演
李伯祥, 陈晓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52-761.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944
摘要 ( 381 )   HTML ( 9 )   PDF (2741KB) ( 7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被覆盖层对微波遥感反演地表土壤水分产生重要影响。以河北省景县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SAR遥感数据和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采用改进水云模型和Oh模型的组合方法,对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进行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Sentinel-1 VV极化条件下,改进水云模型和Oh模型的组合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决定系数(R2)为0.653 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0 1 cm3·cm-3,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32 7 cm3·cm-3,这3项反演精度评价指标均优于VH极化。该方法在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植被覆盖区农田土壤水分信息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洱海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氨氮释放潜力研究
袁海英, 梁启斌, 侯磊, 陈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62-76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917
摘要 ( 301 )   HTML ( 10 )   PDF (1216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罗时江河口湿地运行10 a后,沉积物中N含量不断增加,存在较大释放风险。通过现场原位定点监测,探索上覆水、沉积物中N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原柱样连续流动培养方法室内模拟5 d,研究湿地沉积物NH4+-N释放通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湿地上覆水中ρ(TN)和ρ(NH4+-N)较高,分别为3.11~5.13和0.32~0.62 mg·L-1,自入水口向出水口呈递减趋势。表层沉积物w(TN)和w(NH4+-N)分别为1 264.83~2 554.48和13.56~63.42 mg·kg-1,呈入水口高于其他监测点的特点。(2)湿地沉积物的NH4+-N释放通量为270.60~747.58 mg·m-2·d-1,平均为482.95 mg·m-2·d-1,湿地沉积物主要表现为NH4+-N的"源"。在为期5 d的连续流动培养实验过程中,湿地沉积物NH4+-N释放通量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在培养第3天时达到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为洱海流域人工恢复湿地设计、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匹里青河小流域DOM荧光特征及与汞的相互作用
孟永霞, 程艳, 李琳, 王悦, 别尔德别克·库布加沙, 孙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70-777.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886
摘要 ( 388 )   HTML ( 4 )   PDF (2118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匹里青河小流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行因子技术(PARAFAC)结合荧光淬灭滴定技术,分析和讨论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田地、草地)对DOM的荧光特征及与Hg2+的配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特征差异显著,土壤DOM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草地 > 林地 > 农田,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含量则表现为草地 > 农田 > 林地。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DOM均包含3种荧光峰:紫外区类腐殖荧光峰A、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C及海洋或陆源类腐殖质荧光峰M。PARAFAC共识别出2种组分:C1为胡敏酸物质,C2为富里酸物质。另外,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DOM组分荧光强度均随Hg2+浓度的增强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淬灭现象,DOM中各类荧光组分与Hg2+络合常数存在差异,说明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污染源的不同,DOM参与反应的官能团种类及数量的大小不同,影响了与Hg2+的络合能力,导致络合常数不同。
自然保护与生态
苏州环太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空间冲突识别
陈德超, 施祝凯, 王祖静, 余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78-787.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20.0158
摘要 ( 400 )   HTML ( 17 )   PDF (3171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境破碎化问题日益严重,构建生态网络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环太湖地区为例,基于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生成生态源地、潜在生态廊道、缓冲区,将该生态网络与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叠加,研判用地冲突情况。结果表明,苏州环太湖生态网络面积为100 965.79 hm2,其中生态源地占35.72%,生态廊道占5.82%,生态缓冲区占58.46%;16块生态源地均为大型林地、水域或湿地,总体呈现"西山东水"的格局,源地间连通性差,东南部破碎化明显;潜在生态廊道有105条,其中极重要廊道12条,东南部廊道密度高于西北部,西北部廊道宽度大于东南部;东部生态缓冲区普遍大于西部;城镇空间与生态网络的冲突呈现从主建成区向外围逐步减弱的特点,古城与生态廊道的冲突更为激烈,建成区边缘对缓冲区侵占更多,故古城应结合城市更新,修复骨干水系和绿化,疏通重要生态廊道,协同治理城南街道等,打通城区东西极重要廊道的最后1 km,复壮"四角山水"的西南绿楔。该研究可为环太湖生态安全和空间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黔西北岩溶区华山松(Pinus armandii)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何斌, 李青, 陈群利, 薛晓辉, 李望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88-795.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913
摘要 ( 369 )   HTML ( 3 )   PDF (975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以胸径代替龄级,从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面定量研究华山松种群的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资源管理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华山松种群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数量动态指数(Vn)随龄级的增加波动较大,但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均大于0,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2)生存分析显示,华山松生存率逐渐降低,累积死亡率逐渐增加,两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死亡密度和危险率曲线反差明显,死亡密度曲线变化平缓,稳中有降,危险率曲线逐渐增加,综合表明华山松种群具有前期平稳、中期增长、后期衰退的特点;(3)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华山松种群在未来经历2、4、6、8龄级后,Ⅰ~Ⅲ龄级个体数逐渐减少,Ⅴ~Ⅸ龄级个体数则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华山松种群的更新主要受建成机制制约,建议对幼苗和幼树加强抚育和管理养护措施。
污染控制与修复
淹水条件下赤铁矿对羟基磷灰石钝化土壤铜镉的影响
吴求刚, 王彦君, 赵恒, 杨柳, 孟瑞艳, 何建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796-802.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916
摘要 ( 304 )   HTML ( 6 )   PDF (1097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羟基磷灰石(HAP)通常用作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材料。但土壤中存在的铁氧化物与磷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是否会影响HAP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目前仍不明晰。该研究通过淹水培养实验,考察赤铁矿对HAP钝化铜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HAP和单一赤铁矿处理会增加土壤及其溶液的pH值。高含量赤铁矿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HAP处理土壤溶液中的磷酸盐、Cu和Cd含量,同时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降低12.9%~41.0%,CaCl2提取态Cu、Cd含量分别降低24.9%~64.5%和11.4%~39.3%。因此,淹水条件下施用HAP的水稻土中高含量赤铁矿可以提高Cu和Cd的钝化效果,同时减少磷的有效性。该研究结果对含磷修复材料在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水稻土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SA/GO@Fe3O4磁性粒子电极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张书陵, 封金财, 徐斌, 张毅敏, 杨飞, 张志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803-810.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686
摘要 ( 399 )   HTML ( 6 )   PDF (2644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制备了SA/GO@Fe3O4磁性粒子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粒子电极的结构。选用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初始pH、粒子电极投加量、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4个因素对甲基橙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粒子电极投加量和初始pH。通过Box-Benhnken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评价实验效果,预测最佳反应条件为粒子电极投加量2.99 g·L-1、电流密度29.58 mA·cm-2,反应时间79.7 min、初始pH值4.31,此时甲基橙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80.03%。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气相质谱联用对甲基橙降解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机理进行了分析,推测了甲基橙的降解途径。粒子电极5 s可以快速磁分离,复用5次后降解率仅降低4.3%,具有优异的回收和复用性能。
普鲁士蓝衍生制得的C-Co活化过一硫酸盐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的研究
唐荣, 茅苏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811-818.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816
摘要 ( 353 )   HTML ( 7 )   PDF (1794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普鲁士蓝为前驱体制备含钴碳催化剂C-Co,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废水。该C-Co催化剂较Co3O4表现出更高的催化PMS性能,反应40 min后30 mg·L-1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90.0%。该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达1.57×103 L·mol-1·min-1。该研究还考察了温度、pH值、PMS浓度和共存离子等对C-Co活化PMS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种。结果证明该C-Co催化剂活化PMS产生的单线态氧在降解亚甲基蓝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此外,C-Co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复利用3次后仍然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
阶梯式降温对半短程硝化效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王伟, 李柏林, 汪月, 王恒, 李晔, 夭开芳, 黄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6):  819-824.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405
摘要 ( 268 )   HTML ( 6 )   PDF (1154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接种好氧絮状污泥于SBR反应器中,先快速启动短程硝化,然后进行半短程硝化调控并分析阶梯式降温下功能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控制ρ(DO)为1.2~1.5 mg·L-1、pH值为7.6~7.7、温度为(30±2)℃时,在第16天成功启动短程硝化。随后进行半短程硝化调控,使出水NO2--N/NH4+-N比值稳定在1.32左右。然后进一步设置阶梯式降温(28 ℃→25 ℃→20 ℃→15 ℃)的实验工况,通过提升ρ(DO)为1.4~1.5 mg·L-1、进水pH值为7.8~7.9,使反应器在中低温下保持稳定运行,在15 ℃条件下NH4+-N去除率(NRR)均值为59.7%,NO2--N积累率(NAR)均值达80.2%。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显示,氨氧化菌(AOB)菌属Nitrosomonas占比由接种污泥中的0.09%上升到15 ℃下的5.20%,菌属丰度提升了58倍左右。亚硝酸盐氧化菌(NOB)菌属NitrospiraNitrobacter占比分别由接种污泥的0.90%和0.98%下降到15 ℃下的0.33%和0.05%,AOB丰度明显增加,NOB得到有效抑制。